走进陕西省城固县小河镇铁炉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干净的水泥公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郁郁葱葱的香樟树、灿烂的格桑花,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墙,宽阔的文化广场,夜晚明亮的路灯照亮村庄的小路。晚饭后,村里的大爷大妈在广场上放起音乐跳起舞来,小孩子打乒乓跳绳满院子奔跑。“现在,村里路修好了,环境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这都是国家扶贫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实惠啊!”铁炉湾村村民高兴地说。
铁炉湾村位于城固县城北部秦岭深山里,距离县城60多公里。作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473人,贫困发生率超过了70%。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低,“山大,沟深,路窄,人穷”,这是当时铁炉湾村最真实的写照。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单位及干部迅速准确定位,找到可行的脱贫措施,逐步改变了铁炉湾村贫困山区的面貌,与铁炉湾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迅速建立感情,找准脱贫措施
要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回信心、树立决心是关键,要帮助他们找准适合自己的项目。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谈心,熟悉贫困户基本情况,宣传扶贫政策、聊家常、帮忙打扫卫生、做农活,建立感情,打开群众心扉。通过了解贫困户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由于山大沟深,以前通往农户家里的路都是土坎、泥路,不通车,下雨后泥泞不堪。帮扶单位争取资金修通入户水泥路后,农用车、摩托车可以通了,村民能走出去了,农作物运输变卖也方便了;以前很多村民没有卫生意识,厨房脏乱,没有厕所,化粪池不加盖、随便搭建的露天厕所,安全卫生都是问题。帮扶干部挨家挨户摸排厨房厕所情况,争取资金并协助贫困户修缮厨房、修建卫生厕所,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帮助养成健康卫生的习惯;部分贫困户房子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不安全,但是他们留恋老房子不肯搬迁,帮扶干部一趟趟上门做思想工作,通过政策讲解及实际行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搬到移民搬迁房。
帮扶干部协助铁炉湾村修建通户公路
加强扶志扶智,精神脱贫放首位
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真正走上致富道路。帮扶干部始终把扶志放在第一位,通过政策宣传、树立脱贫模范等形式不断给贫困群众精神“补钙”。今年47岁的张有华就是脱贫的典型代表,他说“脱贫还是要靠自己去拼搏,幸福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通过人社部门联系宣传的务工信息,他近几年外出到甘肃金矿务工,每年务工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妻子、女儿进城务工,一家人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在县城买了房,实现了脱贫致富,对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以前想种点药材但是一直发愁没有资金,幸好有帮扶干部指导,贷款5万元用来种植十亩乌药、猪苓、银杏,每年收入有保障了,感谢帮扶干部啊”,村民李华才说。
铁炉湾村帮扶干部下乡宣传扶志扶智工作剪影
鼓励发展产业,丰富精神需求
以前农户粗放的种植一些香菇、银杏,自己吃或者送亲友,没有发展规模,不创收也不成气候。自从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经考察发现铁炉湾村处于秦岭山脉脚下,气候湿润,适合发展中药材养殖,于是结合村庄地理条件以及县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建设,帮助贫困户发展粮油作物、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元胡、厚朴、猪苓和椴木香菇,养殖黑猪、土鸡、土蜜蜂,发展黑猪养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增添收入,并通过各种渠道为贫困户售卖宣传,提高收入。为村上修建文化广场,吸引广大村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调节身心,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需求。
铁炉湾村健身文化广场夜晚热闹非凡
帮扶干部为铁炉湾村留守儿童、老人过节日
帮扶干部组织铁炉湾村民升国旗
促进就业脱贫,提高收入水平
为帮助村里贫困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鼓励贫困户参加就业招聘会,介绍他们到有劳务协作的南通务工,力争通过务工增收走向脱贫致富。针对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协助争取保洁员、护林员等在家门口的岗位,优先雇佣贫困户在村里合作社工作,让村民实现了就业在“家门”的愿望。63岁的张吉庆说:“我这个年龄出去打工都找不到工作了,现在趁着身体好,在家门口就能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收入也挺好,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召开院坝会,介绍就业工作岗位
帮扶干部协助贫困户出售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