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辛华,今年57岁,原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项目经理,2016年5月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鸦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在已是第4个年头。
辛华(左)在种植户家查看茶叶品质
说起我的驻村扶贫,缘起一次偶然的调研。
2016年初,我随西安交大调研团来到鸦河口村。村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路很窄,村民住房很破旧。村里有贫困户176户,人均年收入只有2900元,贫困发生率将近46%,听了村书记的情况介绍,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我就想,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有深厚的农村情结,也知道农民群众最想要什么,如果能帮助村民脱贫,还能一解乡愁,那不是两全其美吗?在回西安的路上,学校领导在车上商量派谁去驻村扶贫,我便主动请缨。就这样,我和鸦河口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村里没多久,有一天我站在村委会门外,反复思考在村里的所见所闻,试图找到“第一把火”的切入点,有个扛着铁锹下地的村民路过,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辛书记,听说你来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都双手欢迎。你知道老龙家的事不?能不能先把他家扶一扶?他家实在太可怜了!”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
我立刻到老龙家走访。老龙名叫龙梅金,是个贫困户,他11岁的女儿燕燕患了骨肿瘤,镇县医院都表示无能为力;更令人绝望的是他16岁的儿子患有同样的病,且已残疾,一家人整天围着这一双生病的儿女,没法外出赚钱,种地的收入也没有保障,日子过得实在凄惨。看着愁眉苦脸的一家人,我的眼眶湿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一帮他们。
驱车300多公里翻过秦巴山脉回到西安,我找到了红十字会医院领导。医院特事特办,马上安排燕燕手术,而且免除了合作医疗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住院期间,我们交大出版社和医院联合为他家组织了捐钱捐物活动,解决了燕燕住院期间的燃眉之急。
让我和大家都十分开心的是,手术很成功!如今燕燕不但能正常上学,而且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接着,龙梅金的儿子也成功接受了手术,目前已南下广州打工。老龙两口子终于可以正常下地劳动了。我去他家回访,老两口笑容满面地说:“共产党最好,党的干部最亲。”长期以来笼罩着这一家人的阴霾散去了。
通过了这场“大考”,我感觉村民们对我越来越亲热,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
农村最基础的产业是种植和养殖。鸦河口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当地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产出的茶叶品质很好。但由于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宣传不到位,好茶叶一直找不到好销路。我下决心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做成鸦河口村的特色品牌。
要让村民们树立品牌意识,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于是,我三天两头走家串户,给村民们反复讲无公害、高品质的道理,千万不能干那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事,只求产量不管质量,到头来只能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锅。这几年,每年茶叶上市时节,我在茶叶厂一待就是一整天,严把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每一道工序,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销售方面,我将村里的农产品对接到“第一书记扶贫超市”,把村民的收成真正变成收入。每年,我都积极参加西咸新区农产品推介会、杨凌农高会第一书记成果展等活动,通过多方推介宣传,如今鸦河口村的茶叶已经小有名气了。近几年,通过我卖出去的茶叶近3000斤,村民人均增收1600元。
我发现村子的山坡上,到处都是蒿草,这种蒿草很适合养猪,再配上一些精饲料,猪生长得一定很快。绿色饲养的猪肉不但成本低,品质、口感也好。我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一年能长到300多斤,按照每斤10-14元的市场价,一头猪能卖到三四千元。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有吃熏肉的习惯,养猪是他们的强项,过去因为缺少资金,大家只能望猪兴叹。我多方联系,与专业化养殖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党建+大户+贫困户”模式,为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猪仔,回收生猪。一年后贫困户就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养殖积极性很高。现在的鸦河口村,贫困户户均喂养3头猪,每户年增收3000元。
辛华在展会上推荐村里农产品
经过我的努力,农村淘宝站也在鸦河口村落了户,村民手中的农副产品开始走向城市,村民有了智能手机、微信群,农副产品及旅游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为进一步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我又争取到10余万元扶贫资金,先后从杨凌区购回花椒、李子、桃树、柿子树等树苗一万余株,免费分发给群众栽种。
鸦河口村的春天来了,村民正在向幸福生活迈进,而我也在村里找到了乡愁的寄托。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鸦河口村第一书记 辛华
魏江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