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段家湾村书记、主任刘桂珍:只要村民需要,就选择负重前行
2021-11-12 10: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郑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山西省代县峪口镇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桂珍有个习惯,就是每天起床后先去地里看看,再到村里转转。

  “杂草又多了,得加把劲拔拔草”……刘桂珍常常边走边念叨。

  44年来,她坚守初心、扎根大山,从乡村医生、代课教师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用青春和汗水,以“领头雁”的责任担当,换来百姓“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刘桂珍给村民看病。

  幸福指数,取决于为乡亲做事多少

  1992年7月,29岁的刘桂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时她在段家湾担任村医14年、代课教师4年。

  时隔29年,刘桂珍依然记得当时面对党旗,庄严承诺的场景。为什么要入党?刘桂珍说:“为老百姓谋幸福。”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坚持的理由,就会变得坚韧、执着、无畏。

  1977年,村里需要一名医生,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村干部们经过再三讨论,打算选派刚刚高中毕业的刘桂珍去学习医术,原本准备继续考大学的她,面对组织的需要、村民的渴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村医的道路。从1978年起,村医一干就是43年。

  邻居侯焕生说:“桂珍给人看病,不管是本村外村,出诊费、注射费,都不收。”

  1988年,村里的学校缺老师,村干部们又想到了她,让她担任代课老师,刘桂珍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干29年。直到2017年下半年村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心校,她才卸下代课老师的担子。

  1996年,村“两委”换届,身兼村医和教师的刘桂珍,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又是25年。并从2003年开始兼任村委会主任。

  刘桂珍虽然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但她不看重这些。“我的幸福指数高低,取决于为乡亲做事的多少。”刘桂珍笑着说。

 

刘桂珍(中)在村里苗木基地。

 

  带头“吃螃蟹”,只为让乡亲挺直腰杆

  “抬头看大山,低头见石头”是段家湾环境的写照。这里曾被称为“三无”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玉米、谷子、红薯,日子过得依旧困难。

  刘桂珍明白,段家湾人要挺直腰杆,必须发展产业。她经过反复考察,打算在河滩地培育油松苗。

  撼观念难于撼山。很多村民因害怕赔钱,不敢轻易答应。刘桂珍只好第一个“吃螃蟹”,她与丈夫杨宏生商量后,带头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滩地种上了油松树苗。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第三年春天见到成效,3分地的树苗卖了7.5万元。

  这时,想种油松树苗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刘桂珍不仅当起了技术指导员,为村民传授育苗技术,还垫钱为村民送苗子。8年后,也就是2017年,段家湾的苗木种植面积达到上百亩,苗木种类有油松、杨树、云杉、白皮松等。当年底,段家湾村全面脱贫。

  2018年,刘桂珍牵头成立“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在推进本村育苗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相邻的王家会、石家湾、殷家会等村共同发展。2020年底,段家湾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脱贫,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5万元。当年跟着刘桂珍学育苗的杨锁文,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在县城买了楼房,生活美滋滋。“我们很感激刘书记。”杨锁文说。

  在稳定发展育苗产业的同时,刘桂珍与村“两委”达成一致意见,发动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上山刨药材、卖药材,试种云南松露菌,发展农家乐,寻找合作伙伴发展水产业……刘桂珍说,“加快段家湾产业发展要抓住机遇,只争朝夕。”

  2012年,段家湾村开始移民搬迁,条件成熟的村民搬迁下山,住进楼房。但因为工作主阵地还在段家湾,所以刘桂珍放着县城的房子,仍住在村里那间仅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2020年,段家湾村和王家会村合并,人多了,工作量也大了。办医保、找工作、防火防疫、搭桥修路……刘桂珍忙得不亦乐乎。有人问,“快60岁了,干吗还这么累?”

  “段家湾,是我的根,我的‘阵地’。”刘桂珍总是这样说,“段家湾只要还有一个老百姓,我就要为大家服务到底。”现在,刘桂珍正组织村民试种金银花等药材。“如果成功的话,可以进一步带动乡亲们增收。”58岁刘桂珍的幸福,在于默默地坚守。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