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量田埂,温情叩门户
2025-09-18 10:2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4年9月,我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刘岗庄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在村里,我走访村民,特别是特殊群体,用心记录他们的困难与需求。

  记得第一次叩开高爱贤家门时,扑面而来的是墨香,墙上挂着他左手写的书法,笔锋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2002年出生的他,因黄疸致脑瘫、8岁才学会走路,小学毕业时又罹患脊髓炎,但他将对诗词的热爱化为奋斗的赛道,成为天津市诗词学会会员,自号“梅林居士”。见我们来,他坐在书桌前用不太清晰却有力的声音回应问候。聊到兴起,他左手握笔,指尖微颤却落墨稳当,一笔一画写就“平安”二字,将这幅饱含祝福的字赠与我们。夕阳透过窗,把他的身影和满屋墨香叠在一起,让我深受震撼又无比崇敬。

  我与许多村民因“小事”结缘,却在点滴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无论是帮助残疾人刘大爷办理银行卡,还是协助李爷爷家属稳定其病情;无论是关注蒋大哥夫妇是否重归于好,还是持续跟踪88岁罗奶奶的身体状况……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村民心中实实在在的“大事”。此外,我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入户和电话联系等方式,牵头建立了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健康数据库,涵盖健康状况、居住情况、紧急联系人等多维度信息,为今后村级养老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有次我在面馆吃面,吃完付款时老板悄悄告诉我,村里的聋哑人马大哥已经帮我付了钱,那一刻给我带来了触动,往日帮他补充救助材料的细碎场景涌上心头。于我而言不过是分内小事,却被他用这样“无声”的方式记挂。这份质朴的回馈让我懂得,老百姓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粹,我们多一分用心,他们便会用十分真心回应。

  作为“法律明白人”,我主动承担起村内司法综治工作。定期走访安置帮教对象,动态跟踪其就业状况、生活需求及思想波动,同时为社区矫正对象安排志愿服务。在交流中发现,不少人曾因法律意识淡薄受他人诱导而误入歧途,这坚定了我在预防型普法机制上做点事情的决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我针对性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从源头防范违法犯罪风险。通过心理疏导等举措,切实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回归社会。

  今年高考出分后,机缘巧合下我帮助村内一名考生了解大学专业和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结合其实际兴趣,给出了填报的建议。后来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和信任,许多村民来找我帮忙参考,我利用业余时间,全面了解了各门类大学专业,系统学习了高考志愿填报相关文件,当看到孩子们陆续收到满意的录取通知书时,这份用政策知识转化为的帮扶实效,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特有的价值获得感。

  从五保户炕头的促膝长谈,到田间地头的泥印斑斑,我丈量民情的脚步从未停歇。我渐渐明白,真正的乡村振兴,始于叩开百家门的勇气,成于办好百姓事的执着。未来,我将继续以心换心,把群众的“皱眉事”变成“舒心单”。

  胡鑫

  胡鑫(右)到罗奶奶家拉家常。 ( 滨海新区区委组织部供图)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