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新疆疏附县辽园镇艾日克贝西村绿树成荫,温室大棚里蔬菜茁壮生长,服装加工厂一片忙碌,崭新的民居,整洁的村道,“明星村”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头雁领航,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伊始,面对村干部能力素质不均、带富能力弱、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从后盾单位选优配强驻村干部。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中择优选拔后备力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带机制。制定干部成长计划,通过日常强化教育、外出观摩学习,引导村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90后姑娘塔吉古丽·艾麦提曾是一名餐饮服务员,因思路清晰、热心村级事务,被村“两委”和工作队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
为帮助她尽快进入角色,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强主动与她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量身定制“跟班学习+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计划,在政策宣讲、群众工作等方面亲身示范、悉心指导。先后在党建、妇联、乡村振兴等多岗位历练后,塔吉古丽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现在,她已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
目前,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4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村干部为民办实事能力与群众认可度持续攀升。
产业筑基,激活共同富裕动力源
艾日克贝西村距县城3公里,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城郊村。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制约村民增收。如何在有限土地上挖潜增效?村“两委”和工作队广纳民意,确立“盘活资源办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双轮驱动路径。
2021年4月,村“两委”和工作队争取专项资金400万元,将闲置厂房改造为3000平方米现代化服装加工车间,引进喀什金达服饰有限公司到村落户。购置缝纫机、锁边机、熨烫机等设备580台,生产民族服饰、运动服及校服,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310名村民在服饰公司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增收11万元。
村民阿曼姑力·肉孜说,他们夫妻俩月入9000元,刚买了电动车,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就业双擎发力。2024年,村“两委”和工作队依托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资金5370万元,新建30座占地6.2万平方米的钢架覆膜温室大棚,并对原有195座大棚升级改造。同时,对接喀什疆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带动3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土地效益倍增。
工作队持续引进电子科技公司、螺纹部件厂、净菜车间等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截至目前,全村570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5万元。
法治铸盾,构建善治和谐新生态
驻村工作队发挥专业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阵地+人才+服务”法治体系。
依托法治广场、法治小讲堂、法律服务工作站等21个法治宣传阵地,聘请专业律师为群众解决法律难题,培养“法律明白人”10名。2024年开展法治宣讲130余场,提供法律服务230余次,村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同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体系,为79名党员精准设岗定责,划分8个责任区,压实矛盾化解包联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源头排查,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90余起,化解率达100%,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法治深耕结硕果。2023年以来,艾日克贝西村先后获评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乡村善治“明星村”。
如今的艾日克贝西村,干部队伍务实高效,特色产业生机勃勃,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做强产业、稳定就业、提升效益,用实干持续托举村民稳稳的幸福。”展望未来,陈强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