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的棉田边,28岁的村后备力量艾尼瓦尔·麦麦提正拿着测产仪和棉农算收成账。他从山东东营现代农业园区学来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派上了大用场,按这套方法管护的棉田,单株结铃数比往年多了3个到4个。“多亏县里的‘蹲苗计划’,让我能带着大家把技术落到地里,实打实增效益。”艾尼瓦尔说。
疏勒县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对基层后备力量的迫切需求,响应全疆“七个一批”培养计划,通过“蹲苗计划”精耕细作,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86人,其中致富能手占比48.7%,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9.1%。
坚持以上率下、全员上阵,县委书记带头包联重点乡、偏远村,统筹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组成评估组逐村过筛子,摸清村党组织书记履职、班子运行、工作作风、群众口碑等情况。坚持“双好双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选人标准,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11类群体中,精准遴选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潜力股”。推行“凡调必审”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监委、公安等12个部门对后备人选进行严格联审,建立“评估组初评—乡镇党委复评—县级部门联审”三级研判机制。2025年累计完成县乡联审3批次817人,清退政治素质不过硬、群众反映差的不合格者31人。
全覆盖将后备力量纳入培训培养计划。精心构建多维培训课堂,依托县乡党校主阵地开设固定课堂,围绕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研讨433人。同时,深入阳光社区、锦安镇郭牌西瓜基地等示范点开设移动课堂,把教学现场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此外,借力对口援疆省市、北疆地州县市、兵团连队资源打造跨域课堂,外出考察学习155人,28名村后备力量赴山东东营开展为期3个月的沉浸式挂职实训,有效拓宽基层干部视野。
实行全过程纪实考评,健全动态调整、递进培养机制。围绕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的突出问题,开展综合评估,对政治立场不坚定、工作能力不胜任、群众公认度不高、作风不扎实的及时调整,对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果断撤换,对日常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及时增补入库,经评估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按程序接任纳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先选聘事业编等制度,近两年已有11人成功转编。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村庄到遍布天山南北、齐鲁大地的实训基地,疏勒县的年轻后备力量全面成长,有142名后备力量成功进入村“两委”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