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村官德庆曲珍的三本民情日记
2014-09-25 15:38:00  来源:西藏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只要德庆曲珍走进茶巴朗村,就能听到当地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她“书记德曲啦”。自2013年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她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该村农牧民群众,连续4年蝉联曲水村“两委”考核第一名,县级先进党支部。2013年荣获拉萨市双联户工作优秀村(居)委员会称号。一年的时间,茶巴朗村的环境更美了,组织更健全了,群众的口袋更鼓了。

  第一本民情日记——

  村民利益无小事

  德庆曲珍有一个磨破了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茶巴朗村每个月需要重点关注的村民和事情。去年,该村一组环境整治项目道路硬化牵涉到巴桑家的猪圈拆迁,村里的老同志嘴都说破了,可是巴桑仍然拒绝拆迁。这件事记在了德庆曲珍的笔记本上,更记在了她的心里。为了做好巴桑的思想工作,她采取同吃同劳动的形式,主动做思想工作。一边帮助巴桑家干地里的活,翻地、浇水、拔草,一边又与巴桑拉家常,对巴桑家里的成员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看到这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第一书记把自己晒掉了一层皮,巴桑感动了,思想工作做通了。“很多人觉得群众的思想僵化顽固,是啃不动的老牛,但他们没有看到群众是因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才会钻牛角尖,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拓宽他们干事创业的视野是我们这些读过书的乡村干部的重要责任。”德庆曲珍在笔记中感慨地写到。果然,经过拆迁事件后德庆曲珍和巴桑成为了好朋友,只要书记到一组,必定到巴桑的家里坐一坐。

  “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群众才会答应你。”这是德庆曲珍写在笔记本上的另一句话。怀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情怀,德庆曲珍办过的事、解决过的难题数不胜数,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里记下了:“帮五组村民达瓦跟中铁十九局护坡队调解矛盾纠纷,帮一组村民次仁贡觉的温室里种植草莓做技术指导,帮孤寡老人巴珠洗被套及换洗衣服……”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德庆曲珍来说却是时刻挂在心里的大事。

  第二本民情日记——

  群众智慧倍珍惜

  德庆曲珍还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录着茶巴朗村179名党员的家庭情况和各项工作的进程,密密麻麻地还记下了许多来自村民的建议和想法。去年4月18日,德庆曲珍在调研各党小组经济发展思路与困难时,发现6组组长阿旺旦增有非常明确的思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和高涨的积极性。她边听边把阿旺旦增的想法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回到村委会便立即组织党支部成员连夜开会研究阿旺旦增集体创收发展思路。大家一致认为,根据6组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小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核桃树、桃树、苹果树),确实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办法。有了村里老干部老同志的认可,德庆曲珍心里就有了谱,她积极协调、多方筹措,最终以驻村工作队帮助3万元、村委会资助2万元、村党内激励扶持资金帮助1万元,共计6万元的启动资金帮助组长阿旺旦增开启了增收致富的道路。目前,该经济林项目桃树已挂果,核桃树、苹果树长势良好,预计明年挂果,预测年增收将达到两万元。德庆曲珍后来在民情日记上写道:“阿旺旦增为村组的长远发展、如何创收、如何致富想了很多,真正领悟了党员带头致富的真正含义。村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这件事情我觉得今后更要倍加珍惜群众的智慧,作为第一书记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本民情日记——

  我是你们的女儿

  在德庆曲珍的第3个民情日记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她记录茶巴朗村孤寡老人详细情况的一个专用笔记本。“罗布,男,63岁,7组,腿脚不方便;次卓玛,女,82岁,4组,耳朵、眼睛不好……”像这样琐碎、简单的记录,在德庆曲珍眼里却是比自己家人更为珍贵的记录。她会按照每位孤寡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送去切切实实的关怀。同样,每一位孤寡老人记得最清楚的是德庆曲珍的模样和手机号码。

  2012年4月12日凌晨3点,德庆曲珍接到孤寡老人尼玛的电话,“书记啦我肚子疼,肚子疼”,电话那头是尼玛老人微弱的声音,德庆曲珍立即起床赶到尼玛家中,开上村里的金杯车把她送到曲水县医院。在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后,医生说必须送到拉萨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拉萨市人民医院医生说要马上对尼玛老人进行手术,在手术室外焦虑等候的德庆曲珍十指紧扣一句话也不说,等看到从手术室出来的尼玛老人后,她哭了,尼玛老人也哭了。后来,在记录孤寡老人详细信息的民情日记里,她写下了这样一段感受:“看着65岁的尼玛老人在病痛的时候,因为我的一点点帮助而落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惶恐,作为一名年仅30岁的年轻干部,村里的老人就是我的长辈。他们遇到困难,我作为党员,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哪怕作为有良知青年人都应该提供帮助。”

  在茶巴朗村工作的4年多来,德庆曲珍皮肤晒黑了,而迈在田间小道上的步子稳了,群众也更喜欢她了。为此,她的心中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对于这片土地,她无怨无悔,用满腔热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