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最美公务员”名单上,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巴岭乡政府干部康子东名列其中。30岁的康子东带领当地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他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摸索出一套高寒地区蔬菜种植技术,结束了双湖县蔬菜全部依赖外运的历史。
康子东(右一)在基地手把手教农民种菜。
康子东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问题不大。2019年刚到双湖县扶贫产业蔬菜种植基地后,他带领60多位村民将温室内的土壤全部向下深掘20厘米,再从周边放牧点拉回发酵过的羊粪、牛粪回填。温室内气温高达35度,发酵牛羊粪酸臭难闻,经过20多天苦干,将整个基地11栋温室5.5亩土壤全部替换了一遍。
基地建成时只配备了一口深水井,连续抽水时间长了,水泵就会发热断电,水源就跟不上。他及时与脱贫攻坚指挥部商议,从双湖县城郊修筑水渠,引河水到基地,并新建了蓄水池。看着河水汩汩流进温室,康子东终于松了一口气,说:“问题不大了。”
起初,基地蔬菜品种单一,只种了小白菜、上海青、油麦菜、茼蒿等易生长的叶菜。但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区,又能种什么、怎么种,没有现成经验。他只身前往自治区农科院和拉萨、日喀则的大型种植基地请教。回来后,他结合双湖实际,开始了高寒地区更新蔬菜品种的艰辛探索。
他要闯很多关。比如温度控制,从育苗到移栽,需要8至15天,必须保证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比如营养控制,必须掐去不多不少的枝干,确保结多果、结大果;比如授粉问题,基地内没有昆虫,需进行人工授粉,各种蔬菜受粉勾兑比例必须个性化……在经历过数不清的失败后,他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结果的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虽然总共才20株,他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
现在,已经有四季豆、南瓜、西葫芦等21个品种落户基地,收成都不错,口感、卖相也不差。特别是白萝卜、西红柿,口感特别好。“我把西瓜、羊角蜜列入种植计划,希望大伙能吃上地产的新鲜水果。”
蔬菜种植初见成效时,康子东和群众都很高兴。可没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基地离县城远,卖得不行,不少蔬菜烂在地里,看了都心疼。
他想出一个土办法,把蔬菜用三轮车拉到双湖县城中央的十字路口,当起了“流动摊贩”,市民由看变买,“本地菜好吃”的口碑慢慢传开了,接下来几天的销量,快赶上以前一个月。尝到甜头后,他又跑单位食堂寻求长期合作,首批签了7家单位。他说,他在县城摆摊时遇到熟人朋友,对方开玩笑说,你一个公务员天天做“菜贩子”,不丢面子吗?康子东笑答:“没帮农户赚到钱才丢人。”
康子东介绍,自己刚来时,很多人叫不出他的名字。对他来说,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勤奋工作,让大家有钱赚。蔬菜卖出去、票子挣回来后,村民都改叫他“康师傅”了。多玛乡一位村妇女主任珠珠说,“康师傅这个人一点架子也没有,手把手教我们干活,我们下班走了,他还在温室里浇水除草。”雅曲一村的边措说,“天气热的时候,康师傅就给我们买饮料买西瓜,天冷了给我们买棉衣,都是他自己出的钱。”
多玛乡一村的欧珠曲措是干活的好手,在基地干了6个月后,康子东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书记商量,将她列入致富带头人重点培养,让她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