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沙堤村:“百年渔村”走出转型阵痛
2021-08-20 09:5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位于云南滇池东岸,有一个百年渔村——昆明市晋宁区沙堤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随着滇池保护力度加大,短短几年时间,沙堤村连续经历了两次转型“阵痛”:先是拆掉渔船上岸,发展大棚蔬菜和花卉;刚种上两年,为避免农药污染滇池,大棚也不让弄了。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坤明告诉记者,沙堤村的振兴路必定是生态和富民双向发力。围绕“既要保护好滇池,也要让村民过好日子”原则,村党组织用生态农业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一个网红旅游村,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沙堤村俯瞰

  但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2018年初,沙堤村“两委”决定拆除大棚,发出了减少种花种菜、重新栽秧种稻的倡议,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破口大骂。“拆了大棚,我们吃什么?没钱了,是不是去干部家吃饭?”“咋个拆除?大棚可是我们的命啊!”郑坤明坦言,其实,大家不理解很正常,因为毕竟对未来有顾虑。

  郑坤明领着村干部们一家一户做工作。“滇池保护是大事,沙堤村在滇池边,消除化肥农药污染责无旁贷!”“但不是一拆了之,接下来,会发展生态种植、乡村旅游,让大家在家口就有收入!”

  就这样,村民心中的结一点一点解开了,同意首批拆除60亩大棚,进行生态水稻试种。试种采取承包方式,交给专业技术团队管理,并在稻田里投放了谷花鱼苗,全程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也解决了滇池面源污染的问题。

村书记、村主任郑坤明(中)为当地村干部们介绍沙堤发展经验

  2019年秋,郑坤明又搞了一个小创新:以60亩稻田为“纸”,绘就了融合百年渔村元素的巨幅彩色“稻田画”,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擦亮了沙堤村的旅游品牌。当年,村里一下子开了3家小商店,建起了1家宾馆,村民们初步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

  随后,沙堤村在乡村旅游上持续发力:插秧节、鱼米节、滇池开渔节、生态农业摄影展、捞鱼节……高原特色渔业文化和传统渔耕文化得到了传承,沙堤村也成为昆明人朋友圈里的“网红”,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到村“打卡”。村民席宝昌说,村民平均一亩地能收获7000元的“回报”。

  2020年底,村“两委”又大胆提出:将村里所有可用田地都流转出来,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一次,群众的工作好做多了。全村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拆除2502亩大棚,全部改种生态油菜花。郑华仙是第一个签署流转协议的村民,她把家里的1.6亩地流转出去后,在村里的旅游产业里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领到了工资。

  今年3月,2000多亩油菜花开了,开在滇池环湖路两边,金色的花海分外吸睛。村民张瑞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沙堤人呢!”

  前不久,沙堤村探索引进生态水稻机械化插秧,扩大莲藕生态种植,大力推进滇池沿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一步,这些老房子要全部改造成传统民居,做特色农家乐或者是民宿。”郑坤明说,村里已经做了规划,将通过恢复传统水稻种植,一步步打造“百年渔村”,再现滇池南岸“三春杨柳、四围香稻”的景观。

  村民李然的小吃店刚开业不久。坐在店门前,他憧憬着未来:“我们村以后会是滇池边最大的生态农业村,冬天和春天是千亩油菜花海,夏天和秋天是荷花和稻谷。”他相信,通过看荷花、抓谷花鱼、卖生态水稻,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愿景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本报通讯员 张祖权 张立新

  本报记者 聂伟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