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驻村故事集”
2023-10-23 19: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聂伟 刘锦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秋天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宁利乡牛窝子村,天气微凉,云雾缭绕。彝族大娘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热情地朝杨金丽打着招呼。

今年5月,杨金丽已驻村期满,离开了这个彝族村寨。可每次回村里来“走亲戚”,大娘们依然无比热情。因为,在过去的700多个日夜里,她们早和杨金丽处成了一家人。“驻村两年,我也给这个村留下了一本故事集,是用镜头‘写’的!”杨金丽言语里透着满足。

2021年5月,杨金丽来到牛窝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能帮助老百姓多做一点实事,是她到基层工作的最大愿望。白天入户调查,与老百姓面对面,晚上学习政策文件,梳理村情民情,成为她驻村生活的“家常便饭”。

“这个彝族村落真得很美!”工作之余,杨金丽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记录下村庄的人文美景,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念头:把驻村生活做成视频吧!

杨金丽制作的部分驻村短视频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是她制作的第一个驻村视频。牛窝子村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全村党员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很多细节让杨金丽动容,于是她拿出手机拍起来。有腿脚不便的老党员坚持走了很远的山路,赶来参加;有党员小心翼翼地往胸口别上党员徽章,抚摸再三;还有老党员杨国打动情地说:“现在电通、水通、路通,养老有保障,我们彝乡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拍摄结束后,杨金丽一遍遍地剪辑、一遍遍地打磨细节。这个没有剧本、没有演员,拍摄和剪辑工具全靠一部手机的视频,传到网上后,村民们纷纷转发,播放量达2万余次。有网友点赞说:“这是彝乡群众给党的百年华诞最质朴的献礼。”

初战告捷,给了杨金丽极大的鼓舞。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一有空就上网学习视频拍摄剪辑技巧,还学会了操作无人机。有了无人机,她的视频更加立体丰满。她还申请了“牛窝子驻村日记”视频号,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认识了美丽的牛窝子村。

杨金丽和孩子们在拍摄“育苗计划”视频。保羽倩摄

驻村期间,杨金丽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彝族小朋友。有一次,她带孩子们去村图书室看书,但图书室里只有几个简易书架和一些泛黄的老旧书籍。于是,她和同事发起了“育苗计划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活动宣传视频被广泛转发,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最终为村图书室捐助了900余册新书,还为牛窝子村小学建起了一个“爱心育苗书屋”。一份份爱心传递,帮助山区的孩子们翻过“高山”,走进知识的“海洋”。2022年,杨金丽继续开展“育苗计划”助学活动,为宁利乡中学和小学建起24个图书角。

杨金丽的派出单位是丽江市水务局。作为一名水利人,她很注重在村里开展节水护水宣传活动。村里有一条清澈的拉鹿河,村民们晚饭后都喜欢到河边散步。拉鹿河之所以清澈干净,是有一支村民志愿护河队在时刻守护着。杨金丽觉得,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就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志愿护河队那些彝族阿姐阿哥,面对镜头有些拘谨,杨金丽反复鼓励他们说自己最熟悉的工作、讲保护河流的故事。村民习有秀侃侃而谈:“我参加护河队三年了,平时我们会到村里宣传,垃圾要放入指定地点,不往河道里随意丢,能回收的尽量回收……”杨金丽拍成纪录短片《守护》,让拉鹿河志愿护河队一下子火了,成为宁蒗县“河长制”工作的典型案例,在全县学习推广。

杨金丽采访村志愿护河队队员。保羽倩摄

两年来,杨金丽围绕党建、产业、民俗文化等主题,制作了30余条驻村工作视频,播放量达10万余次,为村里各项工作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成效。这些视频,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乡村振兴浪潮下牛窝子村的点滴改变,又折射出一位驻村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聂伟 通讯员 刘锦华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