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劝:培育好“村播”,就是新“春播”
2025-07-17 17:0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周晶 通讯员 余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家人们看过来!咱们汤郎乡的蜂糖李,吸足12小时阳光,经30摄氏度温差‘甜蜜暴击’,咬一口汁水四溢!”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汤郎乡的许福超对着手机镜头激情推介,屏幕上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如今在禄劝,像这样的热闹直播场景已成为乡村日常。

  近年来,禄劝县深挖高原特色农业“富矿”,打出政策扶持“组合拳”,培育一批“数字新农人”,让高原特色农产品顺着网线走出大山。在这里,培育好“村播”,被当成四季不断的“春播”。

  广撒“英雄帖”,村村育“主播”

  曾经,许福超独自摸索短视频带货时,镜头前局促、视频创意匮乏,账号“不温不火”。直到禄劝县发布“百村百名数字新农人”招募令,为他打开破局之路。

  这场由县委人才办牵头的“造星计划”,面向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等群体广发“英雄帖”,旨在为197个村(社区)各培育一支村播团队。“我们把村播人才培养当作书记工程,带着‘放大镜’走访摸排,就为把有潜力的‘苗子’找出来!”禄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鹏说。

  除了“广纳贤才”,禄劝还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组建19人专家库送教上门,涵盖农特产品加工、信息技术、寄递物流等领域,专家们带着课件进企业、入田间,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如今,像许福超这样的主播不仅会用AI剪辑短视频,还能设计“果园采摘”“厨房试吃”的直播场景,直播间人气旺盛。

  课堂搬进直播间,实战炼就“带货王”

  “原来AI能帮我做这么炫酷的短视频!”学员张枝琴上完培训课后,迫不及待要把野生菌、土蜂蜜推向全国。她举着手机展示刚剪好的视频,篮子里的牛肝菌、鸡油菌沾着泥土,镜头靠近时,菌褶里的清香仿佛能飘出屏幕。

  禄劝县的村播培训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将直播间变成“实训基地”,联合行业协会、高职院校、电商平台搭起的“实战课堂”,让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剪辑,短视频达人现场演示互动技巧,农户们在听完课后,笔记本上记满了“关键词”“售后话术”。

  在凤家古镇“村播小院”,8间特色直播间里,“室内课堂讲干货,户外直播练真功”的场景每日上演。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代训”,越来越多“素人”变身“带货达人”——主播们不仅卖出了山货,更让禄劝的生态美景“火出圈”。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训村播人才1680人,完成认定1008人。

  政策“铺路架桥”,助力新农人逐梦

  “当村播还能住人才公寓,贷款利息也低,政策真是帮咱解决了大难题!”汤郎乡吴家村的王子美算起账来眼里带光:创业担保贷款解了进货资金困局,金融特派员帮她申请了低息贷款,导师团的企业人才教她选品定价,如今她的直播间月销售额稳定在5万元以上,偶尔进城还能住进县里专门留的12套主播人才公寓。

  禄劝为新农人准备的“政策大礼包”远不止这些。“导师传帮带”机制吸纳12名企业青年人才、直播专家组成“导师团”,以“导师带骨干、骨干带群众”三级模式,为70名电商新人提供零门槛、全免费孵化,目前已培育试点电商主体6家。转龙镇的“醉美彝乡发哥”就是受益者,在导师指导下,他把文旅宣传从“拍风景”升级为“讲故事”,镜头里的火把节、轿子山传说,引来了大批游客。

  更热闹的是“直播实战大比武”。乡村旅游景点、农业产业园都成了赛场,农户们在比拼中打磨话术、钻研创意。有人用山歌调子吆喝着卖核桃,有人现场演示菌子的多种烹饪方法,在“以赛代训”中熟练掌握了短视频直播和带货的实战技能。这些从田间地头走出的主播,正带着乡亲们抱团闯市场,让流量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让山货成为受人追捧的“尖货”。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