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军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陈跃军展示蜂蜜产品
人物名片
陈跃军,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十一批江孜县驻村工作总领队,驻村点为江孜县车仁乡扎西林村。驻村以来,陈跃军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搭建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陈跃军的带动下,扎西林村获评日喀则市民族团结党建示范点,正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党建示范点。陈跃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繁忙的工作间隙,他喜欢用细腻真诚的笔触记录下自己与村庄的双向奔赴。
离开江孜县车仁乡扎西林村,回望那数百个日夜,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切,爱在我们的村子里滋长,也在我的心里流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汇聚在一起,带给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阿爸的幸福
那天是父亲节,我刚到村里不到一个月。傍晚,夕阳把金色洒满了绿绿的青稞地,也涂满了扎西次仁阿爸慈祥的脸。我边听音乐边在村里散步,他正在给油菜地灌溉,见到我,使劲地给我招手。我不知道什么事,也深知自己的“半拉子”藏语已经20多年没有用过了,正准备一逃了之。
“你好!扎西德勒!”他一边笑着说,一边继续不停地向我招手。我只得硬着头皮来到他的跟前。
他停下手中的活,用藏语夹杂着汉语和我聊了起来。阿爸告诉我,他的女儿在山南桑日县工作,一个月工资9000多,女婿在那曲比如县工作,儿子在康玛县工作,工资一个月一万多。每个月儿子和女儿各给他1000元,他根本花不完。
今天早上,他女儿早早地打了电话,祝福他父亲节快乐,儿子也发了短信,所以他中午就喝了几杯。他边说边笑,我能感受到幸福不仅荡漾在他的脸上,也澎湃在他的心里。他说,自己要把身体养得好好的,让孩子们能安心工作,孩子们的幸福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
他问我孩子多大了,在哪里上学,今天有没有打电话来,还邀请我有时间到他家里去做客。临别时,他扶着铁锹,满脸的笑容,像一棵树,撑起了儿女们的一片天空。我突然想起我的老爸,赶紧打了个电话。
羊毛被
冬天,我没有来得及回拉萨取过冬的衣服和被子。看到我冷,副队长达珍从县里商店给我买了一双棉鞋,虽然我脚大穿着不合适,但是我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科技专干扎西曲珍给我送来了一床羊毛被和一个羊皮围裙,让我寒夜里多了一份温暖。村会计班旦拉每过几天都要到我的房间摸摸我的被子,问我冷不冷,还要不要羊毛被,说他家里有很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爱着,这是最好的“羊毛被”,赶走了这个不同寻常冬天的一切寒冷。
百家饭
有一段时间,虽然我们想方设法购买生活物资,但全村还是出现了短缺的情况。我们驻村工作队的米、面和菜都已经见底。有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大厨”使出了看家本领,煮土豆、炸土豆、炒土豆、咖喱土豆、干锅土豆,到最后提起吃饭肚子里都泛酸水。村干部和群众知道后,在自身物资也很紧的情况下,时任党支部书记旦增送来了盐巴,村主任多郑送来了油饼,这家送来了麻花,这家送来了大蒜,还有的送来了鸡蛋和大白菜、白萝卜。风雨过后是彩虹。在这个秋天和冬天,我们吃的是百家饭,感受到的是一颗颗爱心。芳香留在我们的心里,值得一生回味。
一颗大白兔奶糖
村里有个孩子扎西顿珠,今年3岁。“七一”那天,我陪他在手机上看了会奥特曼,并用和儿子一起看奥特曼时所积累的知识谈论了各种各样的奥特曼,我们俩就成了“哥们”!
从此,他处处维护我,有什么好看的东西都会与我分享。吃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抢着吃饭,他把饭端到我这里和我一起吃,然后一直跟我说话,虽然我听不太懂他在说什么。
过了几天,他专门来到村委会,把一颗大白兔奶糖塞在我的手里,我紧紧地握着这颗糖,它带着一个孩子的体温和信任。我把这颗糖放在床头,让它陪伴我一个个失眠的夜。
甜蜜的事业
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驻村五项任务之一。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村民建议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做大做强我们村的蜂蜜合作社。为此,我们注册“思慕姑秀”商标、申请条形码、备案国家标准,并申请驻村工作经费重新设计了蜂蜜的包装。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通网店,面向全国销售蜂蜜。
目前,蜂蜜新包装已经设计制作完成,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蜂蜜6万多元,客户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有的是重复购买,有的一人购买数千元蜂蜜赠送亲人朋友。天然纯净的蜜滋润了大江南北各族群众的心,他们在一罐罐蜂蜜中,体会到了藏族群众的勤劳善良,品味到了西藏人民的淳朴幸福,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目前,“金色的思念有点甜”这一品牌已初步叫响,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28个省区市,许多客户感叹:“西藏竟然有这么纯正的蜂蜜,甜到了我们心里!”
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扎西林村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像蜂蜜一样甜。
也许我只是一个过客,但是我已经把心深深地扎在扎西林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一缕炊烟里,每一朵油菜花里,每一株青稞苗中……无论走得多远,我始终以曾经是一个扎西林人而骄傲自豪,因为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骨髓。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本报实习生 任晓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