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访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春辉
2023-11-10 14:3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车婧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和“红色引擎”,扎实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春辉。

  记者: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围场做了哪些工作?

  刘春辉:为了切实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我们推动实行村干部专业化管理。目前,全县村干部平均年龄44岁、村书记平均年龄42岁,分别较换届前下降5岁、7岁,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占比96.5%,136名全日制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

  我们实行村党组织星级化考评。自2013年起,构建村党组织“五星级”考评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2021年建立“年总评、月调整”动态管控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年全覆盖入村实地考评,将星级评定结果与绩效报酬、评先评优、教育培训、考录使用、项目扶持挂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村班子担当作为。

  实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创建。截至目前,312个村全部建成融就医养老、综合治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党群服务中心,村均面积180平方米,全部建有不低于40平方米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真正把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为基层治理阵地。

  实行村干部待遇多元化保障。建立完善“基本补贴+星级绩效+养老保险+离任补贴+健康体检+人身意外险”的“六位一体”村干部待遇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村干部保障水平,村均运转经费达26.24万元,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记者: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群众口袋才能鼓起来。围场在发展产业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春辉:围场创新实施了三种模式。首先是以“联盟式”推动乡村区域发展,将全县37个乡镇组建为7个片区“党建联盟”,设立轮值主席、副主席和片区第一书记,聚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赛促干、示范先行,创新开展党组织书记“双创双争”活动和“五赛五比争五星”活动,通过事务联商、资源联享、活动联办、考核联比,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深化党建联建推动区域发展。目前,全县共认领“书记精品工程”255个、“书记党建品牌”92个,建成5条产值上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14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土特产品牌,带动7万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其次,我们以“联结式”拓宽就业创业路径,发挥政府政策引领、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和民营企业灵活机制优势,成立木兰人才发展集团,打造“人才+服务+产业+科技+资本”五位一体运营发展模式,为企业、乡村发展招才引智提供精准信息导航,畅通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联通渠道。借助涿州市“五包一”帮扶有利契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余次,实现就业近百人。回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引入内蒙古牛豆豆公司,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模式,经营马铃薯新品研发、微型薯繁育及种植、病虫害预防及治疗,年产微型薯3000万粒,带动就业300余人,人均增收9000元。

  再次,我们以“抱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推行县委专班管理、专项资金扶持、专门方案推进“三专一体”机制,按照“削薄强弱”的思路,采取自主实施与抱团发展相结合模式,累计投入专项扶持资金2.1亿元,扶持134个村实施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共打造强村公司61家、“飞地抱团”基地13个,3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占比达90%,经营收入比重逐年提升。

  记者: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围场有哪些作为?

  刘春辉:为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我们推动了“三治融合”。夯实自治基础,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强化组织带动、党员带头,优化基层网格583个,配备网格力量5200人,推行“1+10”党员包户、“板凳课堂”、“庭院议事”等群众工作法,发动群众参与农村水利、道路、数字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32个,创建和美乡村41个,被确定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提升法治水平。创新建立“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校一法官”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构建“庭—站—室”三级解纷路径,选聘35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法官+特邀调解员+N”联动普法、解纷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隐患、非诉纠纷消除在基层。今年以来,整体收案数同比下降35.69%,各类信访案件同比减少6%,零上访村、无诉讼村达到191个。

  强化德治引导。推行“党建+积分”治理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基地、所、站+实践点”三级阵地为主战场,将精神文明建设向一线布局、向基层延伸,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全县打造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村128个,累计开展积分兑换、道德评比活动400余场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今年以来,全县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297户,新时代乡村干部、文明积分达人等典型82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