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江苏省春雷社区:一声春雷响,敢为天下先
2024-07-12 09: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李孜旭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春雷造船厂旧址 (无锡市锡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如果春雷造船厂是春雷村有形的“村宝”,那么“四千四万”精神就是春雷人无形的“村宝”。

  7月初,小暑前,江南酷热。走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春雷社区道路上,上了年纪的居民们纷纷过来和记者推介老春雷村的“村宝”。

  春雷社区,2001年由春雷村改制而来。在中国乡村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春雷造船厂”,诞生于此。“春雷造船厂”旧址,现在被修建为“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一条湛蓝色的“时光隧道”,蜿蜒流淌在博物馆展厅内,上面标注着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每走过一个时间点,“时光隧道”就会蓝波轻绽,呈现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一段段峥嵘岁月,记载着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的乡镇企业的发展记忆。

  20世纪50年代,因地势低、小河多,春雷村一度很贫困。“天上捉到河底里,饭碗里只有晚饭米。”当时的春雷村,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意思是说村民们从天上的麻雀捉到河里的鱼,忙了一整天,还是吃不饱肚子。”当时春雷村的村民、如今春雷社区的居民浦敏道和记者说。

  饿怕了,也穷怕了。怎么改变?春雷村人没有“等靠要”,而是想法子、蹚路子。1956年2月8日,村里成立了“春雷造船厂”,成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

  春雷造船厂开始只是以维修过往船只和戽水机船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到能制造铁木壳运输船,给村里年创利3万余元。在随后的几年里,春雷造船厂更是为春雷村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雷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工业产值在超百万元的基础上,每年以60%—70%的递增速度向前发展。1985年首次突破了千万元大关,199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跨入了亿元村的行列,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春雷造船厂的成功,激励鼓舞了一个又一个乡村。当时的无锡各村都来学经验,因村制宜、纷纷成立乡镇企业,无锡经济因此渐渐发展起来。这不仅给当时的无锡带来极大的经济活跃度,他们研究的技术、生产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部分科技和产品的“空白”。

  全国各地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并在各地迅速兴起乡镇企业创办热潮。尤其是苏南不少地方,因乡镇企业纷纷“起家”“发家”。

  敢为天下先的乡镇企业,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农民与工业、工厂的关系,改换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旧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四千四万”精神: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

  人无精神不立,地区发展同样如此。20世纪70年代,中共无锡县委对“四千四万”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倡导部署,开启了由内而外的传播和弘扬进程。“四千四万”精神不仅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促进市场取向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强大动力,而且成为各行各业纷起学习、传承弘扬的共同精神财富。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春雷造船厂为源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历程中总结提炼的“四千四万”精神,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在“四千四万”精神的基础之上再次总结凝练: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春雷社区党委书记王浩振奋地说,秉承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春雷发展步伐加速、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安置房小区拔地而起、老旧小区改造焕然一新。同时,春雷社区还牵头成立了无锡市第一家村级爱心公益社,累计救助612人次。

  从“四千四万”精神到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内里的意蕴不仅在传承,更是贴近时代节奏的扬弃。一个又一个乡村将被这动人的精神持续激励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