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看亮点丨夏天也能挖出致富笋
2024-08-09 12:2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笋农在山林中挖笋。(上梅乡党委供图)

  初夏时节,竹海苍翠葱茏,嫩笋挺拔肥美,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厅下村高产笋用林示范基地,伴随着阵阵锄头撬下的清脆响声,笋农们挖出了今年的最后一批春笋。

  “咱们上梅乡的春笋,尝一口就知道,肥嫩鲜甜!从前我父亲挖笋,挖一两批就没有了,产量低效益低,现在能挖四五批呢!”农户杨礼行说,“看着竹山越来越丰茂,自己的口袋越来越鼓,我们心里也高兴。”

  此前,由于竹山管护效益低收益少,杨礼行常年在外务工,竹山荒置。后经由厅下村支部书记吴仁华联系劝说,签订了竹山流转协议。后来,他听说竹山管护需要招工且待遇颇丰,便回乡从事了这份和父亲相同的职业。

  “这片竹山共223亩,涉及5户村民,由于效益低,已经抛荒十余年了。去年4月,我们将厅下村像这样碎片化的910亩低产低效竹林,在初步管护后,全部打包流转给武夷明笋笋业有限公司经营。”上梅乡干部许善财介绍,经过一年3至4次的土壤施肥、劈山除杂、竹林灌溉等科学管理,春笋的采挖时间延长到了5月以后,竹山效益也从每年每亩220元左右增至550元以上。

  上梅乡辖区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竹山面积占13.4万亩,做好“笋竹”文章是上梅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独特优势。然而,上梅乡笋竹产业集约化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差,竹农种植积极性也受挫。为此,上梅乡自去年以来全面开展农村“党建体检”,通过分析现状、摸清底数,积极统筹盘活竹山资源,探索推行“乡村振兴公司+森林生态银行”经营模式,构建“党建带领、村企联兴、产业联推、项目联包、劳务联派、利益联结”“一带五联”工作机制,共流转竹山3000余亩,打造高产笋用林示范基地860亩,基地每年可带动村财增收14.6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口袋富起来、荷包鼓起来。上梅乡坚持集体增效与农民增收相统一,按照“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收益分配。改革后,每年支付笋农每亩120元的竹山流转资金,并根据管护情况年底至少还有每年每亩10元的效益分红,再加上抚育竹林、管护竹山、挖笋的相应劳务收入,带动笋农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

  手握竹笋这个致富法宝,上梅乡党委准备把步子迈得大一些,目前正积极统筹12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流转竹山,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产值,将竹山“含绿量”变为村级集体经济含金量,推动实现上梅乡生态美、百姓富、乡村兴。

  通讯员 彭美红 寇晨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