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十四村俯瞰。(兴十四村村委会供图)
7月20日这一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第二届荷花节在全体村民的翘首以盼中开幕了。
当天阳光明媚,上万名游客涌入兴十四村,百亩荷花湖上,碧绿的荷叶一眼望不到边,亭亭荷花在风中摇曳,岸边游人欢声笑语、争相拍照。现场的瓜果、糕点品尝区和特色农产品展示区人气旺盛,首日销售额就超过40万元。
“这红火的好日子,是付书记带着咱们干出来的!”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兴十四村的乡亲们乐呵呵地说。
兴十四村,以20世纪50年代垦荒人扎下的第十四个木桩得名。曾经的荒野之地,如今是资产25亿元、人均年收入8万多元的“龙江第一村”。
“1956年3月,7岁的我随父母还有山东临沂地区的移民来到这里。眼前一片荒凉,一根木头橛子上面拴着一面小红旗,写着‘兴十四村’。”75岁的村党委书记付华廷忘不了当年的景象。
一群山东硬汉在草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创业。畜力不足,他们把绳索往肩上一套,垦荒、修田、打井、造地……凭着顽强的干劲,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黑土。
1970年,20岁出头的付华廷挑起了村“当家人”的重担,他和班子成员定下了“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户掉队,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他带领父老乡亲植树造林、改土造田、兴修水利、组装拖拉机,自己配套农机具,不断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农、林、牧的发展,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村民日子越来越殷实。
3600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内有沙盘、照片和实物,记录了兴十四村人从白手起家到创造辉煌的奋斗历程。一台80年代的北京牌彩色电视机格外引人注目,付华廷说,当年这可是村民心目中的“村宝”,现在仍是。
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小酒厂、小油坊、小罐头厂等赚到了钱,村集体积累达到了65万元。集体红利大家共享,村里为每家每户买了一台上海“牡丹牌”缝纫机,一辆“凤凰牌”或者“永久牌”自行车。1981年全村进行了砖瓦化改造,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砖瓦化村。
“居住条件好了,村民们说,要是能像城里人那样,能看上电视就好了!经过多方打听,通过当时的轻工业部、沈阳电子局,我们一口气买了100多台彩电,每家一台,电视机运回村里的时候,全村都沸腾了。1982年我们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彩电村。”付华廷回忆说。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兴十四村的企业也越做越大:1990年扩建甜蜜素厂、1992年组建富华集团、1994年建起柠檬酸厂、2000年建起淀粉厂,2002年富华集团成功上市,成为黑龙江第一家以农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带动周边地区2000多人就业。家底和名气越来越大,村里顺势建起影视拍摄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森林防火观光瞭望塔、百亩荷花湖等30余处旅游观光景点,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
40多年前就全部看上彩电的兴十四村村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斗志满满,一门心思谋发展,日子过得更加多姿多彩。
如今,村里建起花园别墅136栋、公寓楼34栋,全村80%的村民住上了花园式别墅,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和宽带全部入户。每位村民都享受新农合补贴、大病救助和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村里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美丽特色庭院全覆盖,村内绿化面积达到了90%……
“只要我干一天,就要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我会继续带领乡亲们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兴十四村建设得产业更强、村民更富、环境更美!”付华廷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马洪军 曹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