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落实 话振兴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振兴组团“乐享山水田”
2024-08-16 09:2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立秋时节,暑气未消。记者走进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塘小丫研学营地”。在大运河以东约4公里处,连接太湖和苏州古城区水系的西塘河静静流淌。河边的浒墅关青灯村水稻田边,几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小屋分外惹眼。走进一个小屋,一群小朋友拿着刚采摘的荷花,围着老师问香水制作原理。屋外,一块块共享农田长着西红柿、黄瓜等蔬果。每至傍晚,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在自家租的田垄上拔草、浇水、采摘。

  据介绍,研学营地占地90.48亩,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为主题,构建“春雪·农耕园、夏意·亲子馆、秋月·露营地和冬柳·萌宠园”四大功能区,将传统文化与田园艺术相融合,涵盖集装箱创客空间、家庭共享农场、农田实践区、草坪活动区、池塘观赏区、萌宠乐园等板块。自今年初夏启用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85场,吸引5500余人次参与。

  研学营地的发展,离不开浒墅关乡村振兴党委。为了让各村组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浒墅关成立了乡村振兴党委。苏州浒墅关经开区建设局副局长、浒墅关乡村振兴党委书记王雪兴告诉记者,由乡村振兴党委统一管辖4个规划保留行政村、1个企业党组织,按照“五合十联”的总体思路,发挥党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勾勒浒墅关乡村振兴新画卷。“五合十联”就是通过组织合、队伍合、阵地合、资源合、项目合等,打破原来各村分散状态,整合人才资源等,实现工作联商、难题联解、产业联引、成果联享等。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党委内设“一办一站一中心”统筹工作,外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村三资、乡风文明、综合治理”5个工作专组。

  王雪兴介绍,浒墅关乡村振兴党委聚焦“农业+”新业态培育,引入多方资本,加快推动乡村农文旅转型步伐,特别是强化典型培育,除了研学营地,还打造了苏浒共享农庄、星辰农场等。

  走进苏浒共享农庄,只见全身裹着防晒服的市民正在垂钓,不远处,放暑假的小朋友们在嬉闹。苏浒共享农庄分为稻虾综合种养区、菜园认养区、休闲体验区、民宿休闲区四大功能区,农庄平均年产大米约6万斤、小龙虾5万斤,年均接待休闲旅游游客3万到5万人次。

  苏浒共享农庄所在的华盛社区,借着项目东风,村级集体经济较以往有了显著增长。今年上半年,苏浒共享农庄为华盛社区村集体经济贡献约31万元收入,占比14%。不止于此,有的乡村则打造自己的乡村IP。研学营地所在的青灯村,整合该村党总支党员骨干、青年乡土人才、乡村手艺人等多方力量,开发“青春手绘”“云上助农”“非遗市集”等一批创意项目,推动乡村IP与文旅产业“破圈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在乡村振兴党委的统筹下,浒墅关还将文旅融合业态向生态资源大阳山延伸。绵延20里的大阳山素有“城市绿肺”的美称,坐落于山脚下的大阳山植物园是苏州最大的专业植物园。目前,大阳山植物园景区已推出“游园、研学、读书会、电音派对、烟花电音节、星亮夜”等文旅主题活动近20项。

  浒墅关地处苏州高新区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如今,高端商贸纷至沓来,为浒墅关农文旅融合发展补链、延链,搭建起更为完善的产业生态。浒墅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浒墅关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收现代农业、研学、文化、体育、旅游、生态等更多元素,串珠成链,融合共生,打响“和美浒墅关、乐享山水田”文旅特色品牌,打开乡村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许洁 王月清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