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落实 话振兴丨河南沁阳市紫陵镇:无中生有,小皮筋闯出大市场
2024-08-16 09:3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分钱一条的皮筋,年产值达到21亿元;每件不足1克的头饰,年产量2.8万吨……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豫晋交界的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从一组组对比强烈的数字背后,感受到该镇皮筋头饰产业的发展活力。紫陵镇党委书记赵博告诉记者,从无路处生路,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稳扎稳打,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占据全国头饰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

  7月11日,紫陵镇范村皮筋头饰产业园作业声隆隆,工人们在生产车间穿梭忙碌,一包包皮筋头饰正等待运往全国。赵博告诉记者,该园是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片区在2020年打造的产业帮扶项目,一头连接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等批发市场,一头带动全镇成千上万群众走上致富路。

  去年5月,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聚、愿景相同的原则,紫陵镇盘点辖区几个行政村资源,建立起坞头村抓生产、王村抓运输、范村抓销售、东庄村供资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除此之外,3个行政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注册成立了强村公司——河南紫沁饰品有限公司,建成占地400平方米的皮筋头饰综合运营中心。同时,配套建设云仓物流,搭建集电商物流、休闲旅游、研发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赵博介绍,皮筋头饰加工产业园二期也已启动,为皮筋头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平台建设提供项目支持。

  “某奢侈品品牌,从紫陵镇订购皮筋,加上一些创意设计,几块钱的皮筋就变身上千元的头饰。”说起几年前的发现,坞头村书记武双庆仍感到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品牌,那不是可以赚得更多吗?”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紫陵镇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打造品牌首先要保证商品规模生产。结合多年生产经验,紫陵镇汲取先进地区经验,改进自动化皮筋生产机器,年产量由2.4万吨增加到2.8万吨。加工户李东方说:“现在我有6台机器,只要3个人管就可以了,每台机器一天能生产20万根皮筋,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产量增加了,紫陵镇开始着手打造本地头饰品牌。通过开展广告语及品牌标志征集、媒体集体采风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紫陵镇的皮筋头饰产业。同时,紫陵镇还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合作,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校企互动培养人才,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为丰富皮筋头饰品种款式,在范村、坞头两个核心村开设美术培训班,多次组织头饰加工户进修学习。

  除了组建自己的专业设计团队,紫陵镇还在义乌签约20多个贴合市场的设计团队,根据各国民俗风情、消费习惯等设计头饰产品。“一般我们能领先同行两个月,靠领先一步赢得更多市场空间和利润。”赵博告诉记者,通过产品创新,紫陵镇从皮筋头饰单一品种扩展延伸到胸针、戒指、项链等各种饰品,目前皮筋头饰种类达7大类500余种4000多个款式。

  夜幕降临,范村直播间内灯火通明,村书记张天良正在直播带货。张天良告诉记者,自2020年12月直播间搭建以来,范村人拿起手机这个“新农具”,开始从事夜间“新农活”。

  范村的电商直播是紫陵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的缩影。赵博告诉记者,这几年,紫陵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国内国际共同开拓。一方面,紫陵镇通过与省邮政公司沟通,争取沁阳专项物流优惠政策和专车,节约物流成本;发动商户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增加产品知名度;常态化组织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培训,帮助企业了解自主开展外贸业务可享受的各类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紫陵镇成立皮筋头饰产群电商孵化基地,制定《产业园二期电商优惠政策》,让村里做电商的年轻人进驻园区;在原有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销售网络基础上,先后聘请西安等地的8名网红主播,组织4期直播带货培训班,系统学习电商运营、网络直播实用技能;成立电商直播工会,吸纳片区60多户商户为会员,为电商发展、人才培育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紫陵镇皮筋头饰产品不仅销往周边各省市,还出口到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订单占年生产量的45%。全镇线上日平均销售达30万单,实现年利润70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000余人。

  本报记者 刘凤双 通讯员 原钰恒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