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江苏马庄村:农民乐团奏响乡村振兴旋律
2024-08-16 09:4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苏北第一支铜管乐团。(徐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沿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驱车向前,不一会儿,就到了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下车,满目皆是红彤彤的灯笼,一排排悬挂在半空中。不远处,是绿油油的田地。

  “一部农民乐团的发展史,就是马庄村的发展史。如果没有农民乐团,就没有今天的马庄村,它是一张最亮丽的名片。这支农民乐团,不但吹出了粮食,还吹出了票子!”谈及农民乐团这个“村宝”,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自豪地说。

  1988年,马庄村组建了当地农民乐团,这是苏北第一支铜管乐团。2007年,乐团参加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获得了第二名的佳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乐团上过电视,斩获奖项无数。

  说起当初成立乐团的原因,孟庆喜说这得从“穷”讲起。20世纪80年代,马庄还是徐州市北郊的一个贫困村。彼时,党支部书记孟庆喜带领村干部连开三天会,决定依托煤炭资源搞发展。村党支部带头,32名党员跟上,仅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年产10万吨的煤矿投产。不到3年,煤矿实现产值过千万元,村经济完成“逆袭”。村民人均收入比1986年增长2.85倍。随后发展中,马庄村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积极转型,狠抓生态修复、实施综合治理,主动融入潘安湖湿地公园建设,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了美丽乡村。

  “富了口袋,不能空了脑袋!”一路发展中,马庄村始终牢记这点。但怎样才能让村民的脑袋也“富起来”?1988年,村党组织拿出3万多元购买了长号、黑管等西洋乐器,成立了苏北第一支铜管乐团,成员都是农民。马庄村迈出“文化立村”的铿锵脚步。

  30多年来,农民乐团坚持演农村事、说农家话、道农民情;不仅是文艺表演团,还把政策理论、时事政治编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歌舞,及时帮助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

  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如今每周五的周末舞会让农民跳起了“田野上的华尔兹”,每月1日的升旗仪式让全体村民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此外,常态化举办百姓“村晚”“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等文化活动,每天开播“金马之声”,常年评选“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家家登台、人人参与的浓厚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现在,文化活动又渐渐演变成旅游活动,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

  马庄村的空气里,弥漫着中草药香。寻着香味,走进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只见“绣娘”们忙活得热火朝天。她们在缝制的,便是马庄村的另一个“宝贝”——香包。马庄香包历史悠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纯手工制作。村里八旬老人王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传承人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参观了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对马庄香包连连称赞,并花钱买下王秀英制作的一个中药香包“捧捧场”。总书记的点赞,点燃了王秀英老人把香包产业做大的激情,也敲开了马庄香包走向产业化的大门。

  今年上半年,马庄香包销售收入超800万元。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告诉记者: “近些年,马庄村不断创新,与行业领先的运营转化公司合作,组建马庄香包运营团队,开通抖音电商平台,新开发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创产品80余类,把‘小香包’做成了千万元规模的大产业。”

  “富裕文明各业迅猛发展,安定祥和马庄面貌大变样……”毛飞说,正如马庄村歌《马庄之歌》所唱的这样,近年来,马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文化润村为两翼、文旅产业为龙头,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独具马庄特色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王世骏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