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乡记丨在乡村工作站里“服务中国”
2024-08-16 09:5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7月24日上午,来自南开大学法学院的大三学生尹金源,在甘肃省庄浪县韩店镇电商运营示范中心为40多名中小学生宣讲宪法。“这是我第一次给这么多学生上课,感谢乡村工作站这个平台,让我可以有机会向更多的人普法。”

  南开大学自2023年5月启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目前已建成90个。乡村工作站遍布在全国25个省份,形成“1+3+N”建设思路,即以“知中国”乡村振兴智库研究为主线,充分发挥南开综合学科优势,形成“服务中国”3个特色供给模块,从绿色农业科技助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教育和人才培养等3个角度发力,成为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新引擎”。

  贾盛是南开大学的一名老师,也是韩店镇东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当地工作站站长。他告诉记者,去年7月份,学校在东门村成立工作站,并以工作站为抓手,让学生在暑期开展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发展。“我们的师生跟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调研农村现状,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为当地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贾盛如数家珍:学校商学院团队服务韩店镇电商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通过网上销售等营销方式,带动苹果、马铃薯、花椒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销售超过1000万元;学校医学院成立学生医疗志愿服务队,向东门村提供精准医疗帮扶;生命科学学院等团队联合建立快速检测点,形成丹参药材质量检测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高校各个学科和专业都有用武之地。比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学等学科和专业可以在农药研制、水土改良、良种研制、疾病诊疗、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建筑学、艺术设计、计算机与网络、人工智能等学科和专业可以在乡村建设、智慧农业、直播电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可以在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赓续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等方面提供学理支撑。”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张海鹏说道。

  从学校角度来说,做工作站还有另一层考虑:希望把工作站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观测点。“高校教学偏理论,工作站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寻找结合点。我们将工作站作为学校智库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的常态化观测点,扎根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建立案例资源库,组织学校专家智库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南开方案’,形成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咨政报告。”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秘书长翟磊说道。

  工作站也延伸了乡村振兴的场域。比如基于工作站讲好中国故事和支持乡村振兴。天津市静海区吕官屯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这个村通过4封家书吸引了不少能人回村,包括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等,村子的发展进一步吸引了更多外出游子的关注,并纷纷解囊相助,为村里做了不少实事,村子也因此发展越来越好,形成了从“村养人”到“人养村”的良性循环。“工作站将这种文化振兴的做法梳理成案例,一举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同时基于工作站持续开展跟踪观察,并就研学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翟磊说。 本报记者 尹丹丹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