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广西桂林荔浦市大塘镇庆华村,听当地人讲述他们是如何在泥与火之间,传承与发展“荔浦双料制陶技艺”的故事。
2020年,“荔浦双料制陶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华村,自古就是一个制陶村,这里的制陶技艺传承从未中断。一代代制陶人凭借其独具匠心的技艺,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我们柴烧出来的瓷器不仅好看,用它存放茶叶,口感也更好。去年,我们免费给六堡茶试用了一年,今年就接到了他们的订单。你眼前的这近千件茶叶罐、豆腐乳罐已经全都被订出去啦!”提及销量,“荔浦双料制陶技艺”传承人雷秀军满是自豪,“今年的销售额能到400多万元吧,这都得感谢镇里的大力支持呀。”
2018年以前,庆华村制陶多为家庭式小作坊,由于纯手工制陶,生产效率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因此,村里的制陶家庭小作坊日渐减少,从原来的四五十家缩减至寥寥几家。眼见着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逐步被边缘化,雷秀军很是焦急。了解到他这一情况之后,为使这一工艺延续发展,形成契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大塘镇组织专班对双料制陶技艺进行考察和市场调研,并引导了9个行政村联合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合资入股400万元,采取股东投资分红的方式,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探索出了一条“公司+村民合作社+雷氏陶坊”的发展模式,让村级“沉睡”资金变为强企富村惠民的“活资本”,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利益双赢。
有了雄厚的资金作后盾,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压模机、修坯机等机械化设备,添置了陶器模具,并改用天然气烧窑,完成了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化的一系列转变。在传承“荔浦双料制陶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公司不仅通过创造经济效益让技艺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不断努力扩大其社会效益。2021年,公司被授予“桂林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资质,开展了多个研学教育课程。这两年,很多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荔浦陶瓷发展史、双料制陶技艺发展历史,参观龙窑柴烧、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并在雷氏陶艺体验馆里体验陶艺制作。
公司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快车道”,不仅有了“泥土芬芳”,也有了“现代气质”。但随之而来的是,镇干部发现企业员工及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键在人。镇里不能只出钱,更要以问题为导向,为企业送人才。”大塘镇党委书记陆月梅对记者说道,“我们物色了很久,才决定将目前在镇里任职、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梁楗派驻到这里,负责市场拓展。年轻人办法多,小梁来了以后,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还将网上看到的一些奇特创意用于产品研发。前段时间,他发现豆芽发芽罐在网上很好卖,便制作了一批,自己开直播卖。从8月19日每天直播一场,营业额也有2—3万元了。”
除了派驻人才,镇里还带领技术骨干去钦州学习新技术,并邀请各地的陶艺大师来到公司,为员工进行培训。至此,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全面升级,泥土已成为大塘镇的“致富土”。“我还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蕴的陶艺品。”望着柴窑边烧制好的成品,雷秀军的心里似乎有了新创意。在他的眼里制陶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是一种匠心传承的责任。本报记者 车婧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