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落实 话振兴丨一个移民产业园的“成长”
2024-09-20 08:5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阵秋雨一阵凉,记者来到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时,前一夜一场透彻的大雨让这个地处黄河中上游的易地搬迁移民村迅速进入了深秋。2022年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海洋,带着记者来到村里的移民产业园逛了一圈。

  城北新村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而建设,占地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6.5亿元,集中搬迁安置涉及12个乡镇35个村1208户、5010人。在新村建设的同时,城北新村通过挖山填沟、削山造地的方式,开发整理出2760亩耕地,建成移民产业园。

  城北新村移民产业园种植了850亩蜜桃、450亩葡萄、100亩芦笋和500亩金银花。入秋后,蜜桃、芦笋、金银花陆续下市,眼前园里仍有一些葡萄挂在藤上。在葡萄园里,管理员康开虎告诉记者,从山上搬迁下来之前,他在江苏、上海等地打工,孩子照顾不上,收入也不稳定。2019年在城北新村定居后,他就来到移民产业园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康开虎说,孩子现在12岁,在村里上学也非常方便。

  崔海洋介绍,经过五六年的建设,移民产业园内的产业已基本成熟,果蔬都进入了盛产期。桃园种植了5个品种的桃子,今年丰收,产量达到100万斤;葡萄园种植了夏黑、户太、阳光玫瑰3个品种,年产葡萄6万斤。去年,城北新村移民产业园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60万元,同步解决237人就业,发放工资及分红390多万元。崔海洋说,产业园已成为城北新村村民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2018年6月,城北新村首批新房建成时,报名搬迁的1123户村民兴高采烈地去看房。当看到还没有完全建成的道路,又听说人均耕地不足0.6亩时,83户当场退房,五组村民钱杨家保就是其中的一位。“看了后,感觉荒凉得很,没有产业,和原来住的山上没有区别。”钱杨家保当时就决定不搬了。

  “没有产业是留不住村民的。”崔海洋介绍,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镇、村党委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办法,将全村耕地确权折股量化,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约使用、规模经营。在种植蜜桃、葡萄等果蔬的同时,投资建设了360亩、154座钢架大棚,以每个大棚每年800元的价钱出租给专业种植户。与此同时,城北新村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建设乡村就业工厂,为50岁以上村民提供38个就业岗位。

  城北新村的特色经济种植,吸引了众多观光采摘游客,村党委顺势举办城北桃花节、蜜桃采摘节,同时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展社火、傩舞展演。去年,移民产业园接待游客2.1万人次,旅游收益达到40万元。

  学校建好了,医院落成了,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了,去年,城北新村户均分红千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前的7540元,增加到1.5万元。当年退房的村民开始想住进城北新村。去年,钱杨家保和其他60多户退房的村民,借助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申请搬进了城北新村。钱杨家保在村里当上了保洁员,他购置了一辆三轮车,每天收集村内垃圾,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以前住在山里,种地靠天吃饭。”钱杨家保说,现在收入稳定,看病、孩子上学都很方便。

  产业稳定了,移民安居了,村集体经济也逐年壮大了,去年,城北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76万元,村里开办专门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配餐送餐和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的幸福食堂。不过,从去年移民产业园进入盛产期后,崔海洋心里一直有个隐忧,那就是蜜桃、葡萄的销售。他以蜜桃为例,今年产量100万斤,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只卖出去60万斤。崔海洋说,“蜜桃保存时间不长,不适宜做罐头,怎么把丰收转化为效益,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本报记者 林华维

  通讯员 张官达 马孝华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