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粉丝,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口感爽滑、劲道十足。”在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万福村,驻村第一书记韩雨正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在外英才介绍红薯粉丝生产工艺,从原料筛选、浸泡、磨浆,到蒸粉、切丝、晾晒,每一道工序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新春伊始,年味未散,韩雨邀请在外英才到村里参观,寻求合作商机。“我们走动的每一小步,很可能就是村里发展的一大步。”对韩雨来说,这个正月格外忙。
自2023年扬州市委组织部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高邮市切实履行属地责任,以驻村第一书记领办“促增收”项目为抓手,组织实施了37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携手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广阔天地做好“土特产”文章。
“赤松茸生长对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有严格要求。最近气温波动大,一定要注意调控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春节后几天,高邮气温骤降,临泽镇营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杜玺琼带领村干部穿梭在菌棚之间,仔细察看赤松茸的生长情况。
2024年,杜玺琼带领营南村“两委”一班人尝试种植羊肚菌,并邀请苏州农科院专家前来指导。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忙碌,营南村迎来了春天里的丰收,首年种植就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46.4%。面对丰收的喜悦,杜玺琼与村“两委”当即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新租土地20亩,搭建“菌果蔬”多元种植大棚23座。
“今年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赤松茸,虽然有去年种植羊肚菌的经验,但还是有压力,好在大家共同努力,赤松茸已经慢慢出菇,长势喜人。”杜玺琼说。
为鼓励驻村第一书记“项目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高邮市委组织部出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党建助推强村惠民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落实驻村第一书记优先领办项目、项目用地优先供应、基础设施优先配套、专项资金优先奖补“四个优先”措施,推动形成“一书记一项目”“一村一产业”的比学赶超氛围。
新春伊始,驻村第一书记们牵头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共谋发展良策。“今年我们计划扩大林下采摘园的蔬菜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龙虬镇龙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和倩与村“两委”班子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今年的产业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倪怀成 通讯员 邮组萱 张煜 实习生 王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