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春之约”
2025-03-07 10: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刘凤双

  太行山巅的冰雪渐渐融化,云贵高原的油菜花次第绽放。当华夏大地春风吹拂,再次进入“两会时间”,数百位来自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全国两会是汇聚民意、凝聚共识,集中反映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五五”谋篇蓄势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开幕,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作为乡村振兴的“施工队员”,扎根乡村的代表委员,在这样历史节点参加盛会,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他们也坦言相比前两次参会,“少了些忐忑、多了些笃定”,一多一少间,尽显成长与担当。

  当然,信心不会凭空而来,底气也绝非一日之功。密密麻麻的调研笔记里,写满了为民解忧的实干、创新发展的担当。在张义民代表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两双灰扑扑的平底鞋,上面干了的泥点子清晰可见。“天天往外跑,下雨天踩脏的。”轻描淡写背后,是他无数次走村入户,这里藏着村民幸福的密码。面对面感受民生脉搏,代表委员们也巧借数字技术,创新着履职建言的方式方法。比如,有代表将“村民说事日”混搭网络直播,让评论区成了民意“收集器”;也有代表用AI对微信群发言进行语义分析,人工智能助力,将意见收集进阶到需求预见。

  细微的声音都被听见,基层的期盼都有回响。会场内外的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推动泥土里“长”出来的建议,从纸面落回到了地面。去年,汪玉成代表根据自己在乡村的观察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议”,相关内容最终被写入国家政策。陈旺弟代表提出“关于珠三角桑基鱼塘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后,相关部门多次回复并大力推动,帮助养殖户解决了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难题。这一个个履职“闭环”,回应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坚定着代表委员为民发声、为国建言的使命担当。

  带着这样的使命,基层代表委员在这个春天再次走进两会会场。这一次,他们将精心打磨的建议提案,连同乡亲们的美好期待、村庄发展的动人故事,一起带到了北京。农村“三块地”改革、繁荣乡村传统文化、托举“一老一小”幸福生活……他们的建言献策聚焦乡村高质量发展,涉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方面面。他们可能来自于一个小山村,但逐渐跳出了地域领域的限制,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责任担当,在更大范围内为更多的幸福、更好的发展发声。希望的田野上,这些来自乡村的两会“好声音”,清脆而嘹亮。

责编:施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