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我成为选调生,来到太湖县大石乡文桥村驻村锻炼,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三门干部”。如何化解群众的质疑,应对工作中的本领恐慌,回应组织的期待,是选调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从提升脚力、脑力、笔力起步,解锁基层选调新角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升脚力,用脚步丈量基层天地的“广度”。在正式入村之前,文桥村党建指导员就告诉我:“把咱们村情吃透摸清了,你就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基层。”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锻炼,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农村是一方营养肥沃的土地,青年人来到这里汲取养分,就能够快速地增长才干。只有练就了“铁脚板”,把农村“吃透摸清”,心里才有底气,身上才有不竭动力,肩上才扛得起使命担当。文桥村共16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庄,要全部摸清并非易事。于是,我与村书记商量,先走访一个村民小组,详细记录每一户家庭情况、实际困难、生活需求等,做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只有真正沉下身子,“两腿迈入基层,两耳贴近群众”,全面准确知晓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才能从群众建言中找到解开难题的“钥匙”,从群众智慧中汲取谋划发展的思路,更好地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难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升脑力,用思想发掘乡村舞台的“深度”。农村工作没有模板可以套用,也没有完全统一的工作要求,这就意味着想在农村广阔天地有所作为,需要主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选调生作为基层的新鲜血液,承担着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的任务。于是我努力从一个不会说话、不想发言、不敢表态的“旁听生”,向一个主动思考、积极建言、创新思路的“活跃分子”转变,提高自己的“参与感”。从党建引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着手,同时借鉴其他村先进经验做法,探索“校园党课”“文明超市”“农民运动会”等新的活动形式,激发乡村舞台的活力、动力与生命力。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提升笔力,用文字书写群众工作的“温度”。“小阳啊,你在村里要多写点东西,把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这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村党建指导员语重心长地说到。我深以为然,脚力所至,脑力所思,终需笔力所表。在村为民服务大厅,每天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业务内容包括医疗卫生保障、矛盾纠纷调解、就业政策咨询、建房用地申请等等,这些都是最鲜活的素材,最真实的民生故事。我逐渐把写工作笔记、新闻简讯、民生信息当作一种习惯,珍惜每一次写作的机会,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字功底,另一方面加速研习业务,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传播更多的基层正能量。
基层工作或许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高端大气,有时难免会显得枯燥琐碎,但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就要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扎根在基层这片沃土上,用脚力、脑力、笔力不辍耕耘,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思想、有温度的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