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怀立(右)了解村情民意。
去年10月,我回到家乡河南省禹州市鸠山镇,担任闵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土生土长的鸠山人,工作生活环境不需要重新适应,同村民沟通也没有困难,但真的一头扎下来,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鸠山镇,闵庄村算是一个大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综合实力也较强。闵庄村的产业以杏果种植为主导,辅之以花椒、菊花等产业,辖区内还有两个煤矿,资源丰富,党组织也比较得力,是河南省委组织部指定的“五星支部”创建村。
入村第一天,我来到村里的食品加工厂。洗果、晾干、压实、搅拌、装瓶……流水线上的工人动作娴熟,不一会儿,一瓶瓶酸甜可口的“杏酱”就新鲜出炉。村书记告诉我,加工厂的产能尚未饱和,下一步想在宣传上下功夫。
听到这里,我灵机一动,“大学时我接触过新媒体编辑和视频剪辑,是否可以建立我们村自己的宣传阵地呢?”请示上级领导后,我们开通了“杏福闵庄”公众号、抖音号等自媒体账号,以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村情人文、特色农产品等。截至目前,文章和视频阅读量突破5万次。村民们从手机上看到村庄发生的变化,纷纷为我们点赞。
“小康这个孩子好嘞很,前段时间出门办事,在路上碰见了,非要开车捎上我,不然我要走好久呢!”村民白大爷腿部有疾,行动不是很灵便。当时,我邀请白大爷上车,老人还很不好意思,“哎呀,我鞋上全是泥,会弄脏你的车!”我看出了白大爷的纠结,用轻松的口气说道:“我的车好久没洗了,您尽管坐。”拉扯很久,白大爷才同意搭我车去村部。
没想到,这事对我竟然有意外的收获。后来,我们走访村里的脱贫户,一到白大爷家,虽然我戴着口罩,他还是立马就认出了我。他把这件在我看来很小很小的事,说给和我一起去的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听,还当面向我表示了感谢。
“小康,中午来家里吃饭,孩子们给我带的鱼肉还有一点,你也尝尝。”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郭奶奶热情地邀请我。我和郭奶奶的情谊,是去年刚到村那会结下的。我了解到郭奶奶独居,腿脚有伤,常吃的降压药要跑很远才能买到。于是我主动帮她购买,每月按时送药上门。为此,郭奶奶常说,“你跟我外孙差不多大,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我亲外孙。”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与工作数十年的村干部们相比,我还是个基层工作的“小学生”,但我也逐渐开始明白了基层工作需要用心用情。今后,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沃土,在村里守护人间烟火,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努力让“杏”福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