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花园里你追我赶嬉笑玩闹,青壮年从附近的工厂下班归来满脸轻松自在,老人们在凉亭里的围棋桌上过招……这里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一个建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富有朝气的新兴社区。
近年来,平桂区通过狠抓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后续跟踪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构建扶贫搬迁社区民生“幸福圈”,让20000多名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正融入城市新生活。
突出“领”——
筑牢堡垒使群众搬得出
黄英是西湾街道党工委的宣传委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文华社区走走看看,跟社区居民聊聊家长里短。“组织把带领搬迁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必当全力以赴,不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黄英说。
身为街道党工委的宣传委员,黄英为何直接担起了抓好党建引领带动搬迁移民社区管理和发展的重任?
为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等相关指示精神,该区研究出台了《平桂区选派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暂行办法》,促进基层党建提质聚力,拓宽干部培养选拔渠道。黄英便是由西湾街道选派到文华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
在“领头雁”的带领和推动下,文华社区党支部从搬迁户中推选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退伍军人、大中专学历年轻居民、经济能人担任支部委员,配强了一支想干、肯干、能干的队伍。在“组织先建、党员先搬”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村党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目前,社区已搬迁入住的党员有152人,其中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支部的有33人。
聚焦“需”——
强化服务让群众稳得住
“以前从村里出来一趟不容易,办事得跑好多个地方。现在搬到城里了,在社区里就能‘一证通办’,非常方便!”近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党群政务服务大厅,从大山里搬迁到文华社区的党员虞坤德办完业务开心地说。
该区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搭建党建为引领的服务型综合体为目标,推进社区搬迁群众后续政策落地全程服务。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驻了党务、就业、法律、社保、教育、卫生、妇联、残联等窗口,为移民群众了提供“零距离”的“一证通办”服务。搬迁群众只需提供一张个人有效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医保报销、一卡通查询、惠农政策补贴、教育政策申办等事项。目前已服务搬迁群众达1000多人次。
为做好搬迁群众管理和服务,社区采用“楼长制”管理模式,通过选聘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搬迁群众作为“楼长”,形成了“社区支部+党群服务中心+楼长+物业公司+移民协会”的自治方式,让搬迁群众服务搬迁群众,让社区居民做社区居民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
狠抓“建”——
以文聚力使群众融得入
“楼下是宽敞的马路,旁边是新建的学校,还有陆陆续续开业的商店、健身馆,简直太棒了!”大平乡的搬迁脱贫户陈忠庭每每跟朋友提起搬迁后的新生活都十分激动。
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拥有不同生活方式,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该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文聚力”,在加大文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上下功夫。
社区投入40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了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室内设置红色书吧、儿童驿站、妇女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功能室,室外建有游泳池、羽毛球场、排球场、中心广场等健身益智场所,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路网连接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融入了“粤港澳大湾区”2.5小时生活圈;社区内建有幼儿园、实验小学、文华学校和平桂高中,接收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配备了文华社区医疗服务站、西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平桂区人民医院等,使医疗服务保障到家门口;引入了大型的超市、商场、市场等商业服务网点,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社区1.5公里范围内的碳酸钙产业园,有35家规模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使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稳脱贫能致富。
文华社区充分依托社区内丰富的基础设施,联合平桂区直机关、卫生医疗、教育、“两新”组织等各行业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常态化开展联学联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逐渐形成功能完备、开放互动的多层次、网格化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凝聚社区人心,构建起兼容并蓄、积极乐观的扶贫搬迁社区文化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