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巡展 | 河北围场:培育“红映木兰” 积蓄振兴力量
2024-06-12 17: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车婧 通讯员 侯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芒种时节,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山深处,天蓝水绿,清风习习,街道干净整洁,绿树与红花相映成趣,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围场作为塞罕坝精神发源地,近年来以加强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初步形成了“红映木兰”党建品牌矩阵,着力打造出一批优势产业型、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特色示范乡村。

  飞地抱团,铺就强村富民路

  “鹿圈村种的水果西红柿,很受市场认可,订单销售每斤能卖到6元钱,还不愁卖。”四合永镇党委书记王占民告诉记者。

  鹿圈村位于四合永镇东南部。自2020年开始,鹿圈村通过设施冷棚西红柿种植、智能温室大棚种植、杂粮种植加工、黄花、蓝靛果种植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摸索出了一条高收益的西红柿产销路子。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鹿圈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其他村的群众很羡慕。为此,四合永镇党委与鹿圈村村“两委”干部商量,“能不能扩大西红柿种植面积,带动其他村壮大集体经济?”大家一致赞成。很快,四合永镇11个村在袜子沟区域建设了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示范园区。

  在围场,类似这样加速“腾笼换鸟”的事例还有很多。近年来,围场借助“红映木兰·飞地抱团”党建品牌,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地百姓”为出发点,整合资金、资源,采取租赁、托管、合作等多种方式,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打造“飞地”抱团发展基地14个,带动116个薄弱村顺利实施集体增收项目,各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增收8万元以上,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一地生四金”“以工代赈”“二次分配”等模式,同步带动千余户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积分促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绿植葱茏、花木扶疏,腰站镇下三合义村的街道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对记者说:“有了‘积分制’,真是让我们村大变样!”

  说起村里以前的景象,李军记记忆犹新:路边这有个厕所,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可谁也不愿动手整治,甚至于谁要是清理一下,还会被嘲弄“那是村里的事,你假积极个啥?”不仅是农村人居环境,其他公益的事情,也常常是“喊破了嗓子都没人听”。

  2020年,下三合义村尝试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李军突然觉得“有了工作抓手”。在腰站镇党委的指导下,下三合义村制定出台“积分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善行公益、中心工作、移风易俗、表彰奖励等4大类32项积分奖励,凭积分券可兑换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今年我家累积获得182积分,刚用积分换取了卫生纸和洗衣粉。”村民王树山笑着说。

  截至目前,下三合义村已组织了11次积分兑换活动,兑换了289户558人次。积分管理将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情况与参与村级发展分红等切身利益挂钩,村民纷纷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抢着干”的村民多了,“站着看”的少了。

  “2023年起,围场312个村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关切,推行‘党建+积分’农村治理模式,探索出‘幸福食堂’‘积分超市’等形式多样的积分兑换方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春辉介绍道,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150户村民兑换了积分奖励,381户村民荣获“乡风示范户”荣誉,65名村民因不良行为被约谈并责令改正。

  领办承诺,让群众生活有“质感”

  近日,“万‘粽’一心,村花献艺”活动在棋盘山镇二十九号村精彩上演。一支80余人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会队伍,在端午假期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已巡演70余场次,赚取花会打赏66000元。

  为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二十九号村“两委”班子秉持围场“红映木兰·领办承诺”的工作思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尤其在传统节日,村里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惠民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民生实事解决有温度,村民生活才有“质感”。同样得益于“红映木兰·领办承诺”的还有山湾子乡杨树沟村。说起杨树沟村的“翻身记”,河北港口集团驻杨树沟村工作队队长贾海银感慨万千,“2023年,我们队领办了村里的冷棚种植项目,这是在当地大田种植中草药的基础上迭代升级的,效果非常不错。就拿红景天来说,每亩地可产3200斤药材,一斤能卖11块钱。目前全村130余户村民栽植1100余亩苍术和红景天。今年,预计中草药种植收益能达到450万元。”

  在围场,参与“红映木兰·领办承诺”的党员、干部共有1.2万人,他们有的为村里送资金,有的送项目,有的送技术,不断为围场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车婧 通讯员 侯超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