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造了“形象门”堵了“脱贫路”
2019-01-24 15:38:00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蔡晓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最近,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榆中县因斥巨资“造景”“造门”,被住建部通报。该县南北两座城门位于连接国道和城区的路途中,相距不足500米。(据多家媒体近日报道)

  榆中县被住建部通报的两座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以及两个远离居住区的景观广场,共计投资6200万元。“千金一掷为形象。”对榆中县这样的“大手笔”,人们并不陌生。去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曾就违反约束机制、搞形象工程等几方面问题,约谈8个县(市)主要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认真整改。其中,湖南省汝城县违反贫困县约束机制,长期大规模举债搞政绩工程问题引人注目。为了修建“爱莲广场”,汝城县投入了4800余万元,仅仅移植几颗银杏树就花了近300万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汝城县城卢阳镇还有两个自然村连电都没有通,只能靠山泉水发电和点煤油灯照明。

  对于贫困县而言,尤其应该将民生需求放在第一位。住建部在通报中指出,榆中县“没有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改善,而是举债在城市出入口‘造景’‘造门’,盲目立项、搞‘形象工程’。”做实“里子”难,粉饰“面子”易。与汝城县举债修建“爱莲广场”一样,榆中县这一把形象工程置于民生改善之上、超出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大兴土木的做法,其根本原因,是主政者政绩观的错位——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显绩而不惜本末倒置、劳民伤财。

  榆中县历史悠久,因秦将蒙恬斥逐匈奴“垒石为城,树榆为塞”而得名。去年12月26日,蒙恬像落成揭幕仪式举行,当地领导在讲话中表示,这一雕像“对于追忆历史缅怀英雄、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也许在榆中县的领导看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将之外化为具体的地标建筑,可以起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斥巨资大搞形象工程,不知那些外来投资者对此会作何观感?招商引资靠的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而从这高大的雕像、豪华的广场和城门中,人们恐怕只会看到浮躁的作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又怎会放心地前去投资?

  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的每一分钱,都应优先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些大而无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的形象工程,只能是困难群众眼中的“扎心工程”,其作用除了装点“面子”外,与民生冷暖无关、与经济发展无益,甚至还会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脱贫攻坚正处在关键时期。从汝城县的“爱莲广场”到榆中县的“造景”“造门”,各地都应从中切实汲取教训,并反躬自省。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更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