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一组由各地乡村干部自导自演的热舞短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镜头里,他们置身于樱花、桃花、油菜花等花海尽情舞动,动作或许略显生硬,表情也各具特色,甚至还被网友们戏称为“散装舞蹈”“魔鬼的步伐”,但为当地文旅注入了流量活水,显著带动了旅游客流量的增长。
当沾着泥土气息的“散装舞蹈”与各色花田同框,网友留言调侃:“原装的书记、镇长一本正经,散装的舞蹈笑掉大牙”。一个个原本并不擅长舞蹈的乡村干部打破常规,主动“触网”,从幕后走上台前,为乡村旅游倾情代言。这种“破圈”拉近了乡村风景与网友的距离,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乡村干部的亲和力,触摸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他们用质朴的“原生态表达”,让更多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乡村,得以走进大众的视野,被更多人所关注。
然而,乡村振兴不能只有敢为人先的“破圈”魄力,还需要有水滴穿石、持之以恒的“深耕”智慧。只要豁出去了,吸睛的“舞力全开”还算相对容易,但乡村振兴的“火力全开”却离不开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苦干。“破圈”成了网红之后,如何让流量变“留量”,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也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互联网时代的“爆款”层出不穷,要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持续“出圈”,乡村干部们不仅要练好“舞功”,更要苦练扎实深厚的内功——对乡村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统筹规划,通过精心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和丰富多样的体验、优质的服务来承接流量,实现从“事件营销”的昙花一现到“系统运营”的长远跨越。
倘若那些由“舞力全开”引流来的农家乐入住率,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褪去滤镜,乡村干部依然仍能将这波流量势能,精准且高效地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让那看似短暂的“打卡”热潮,成功蜕变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长红IP”,或许这才是花田“热舞”背后最精彩、最值得期待的续章。 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