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梅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岩:“五指成拳”打出产业振兴新招
2022-12-09 09: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刘伟 本报记者 聂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吉林省梅河新区(梅河口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梅河口样板。就如何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本报记者专访梅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梅河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岩。

  记者: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部长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梅河口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吗?

  郑岩: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吉林省委、省政府赋予其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2021年,梅河口市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有196个,占比64.7%;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3个,占村总数的4.3%,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今年,截至10月末,全市303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了94个,比去年增长623%;收入50万元和100万元的村分别比去年增长5倍以上。

  记者:看“成绩单”,梅河口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成果丰硕、进步很大。这当中,当初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否起到了作用?

  郑岩:梅河口市委聚焦打造东北地区优质米生产基地、品牌蔬菜供应基地和吉林省高品质“肉库”战略目标,将一产和二产、三产同步考虑,结合省委“基层建设年”,把2022年确定为“农业产业突破年”,高位统筹、整域推进“十百千万”和镇村“双百”“双二百”工程。“十”,就是发展10万亩蔬菜、养殖10万头肉牛;“百”,就是养殖100万头猪、100万只品牌鸡;“千”,就是建设1000亩冷棚、1000亩暖棚;“万”,就是培育1万户家庭农场、打造1万户庭院经济示范户。村集体“双百”,就是每个村集体种植100亩蔬菜、养殖100头肉牛;镇集体“双二百”,就是每个乡镇集体种植200亩蔬菜、养殖200头肉牛。我们坚持种植、养殖、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和庭院经济“五业并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屯一特色、一镇一支柱”特色产业。力争通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打造50个以上收入百万元级的村,农村常住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万—5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两个翻番。

  记者:想到更要做到。这样的大工程,在推进落实上,你们是如何靶向发力的?

  郑岩:年初以来,梅河口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组成的抓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七人小组”,统筹指导解决资金、用地、仓储、销售等方面实际问题。建立市级领导和部门包保联系乡村振兴“周五工作日”制度,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兜底收购、贷款贴息、技术支持、返乡创业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保障。与中国薯网签订收购协议,统一规划建设蔬菜窖藏设施,建设蔬菜深加工企业,成立市乡村三级农工商公司体系,举全市之力促进农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预计今年底将彻底打赢村级集体经济攻坚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记者:党建强,乡村兴。组织部在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有哪些精准有效的招数?

  郑岩:五指握拳,出招有力,虎虎生风。我们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研究制定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举措。 一是建强能成事的组织。配强基层组织“领头雁”。村“两委”换届以来,下派村党支部书记22人,调整撤换能力不足、履职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20人,持续优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有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打造能干事的队伍,精选驻村帮扶“先锋队”。全面派驻驻村工作队,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户”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种植、养殖、购销、仓储等领域发挥作用,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营造想干事的氛围,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制定村“两委”班子及干部抓农村产业发展等考核办法,明确村干部工资倍增、党支部书记提拔使用和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奖励激励措施,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是集聚会干事的人才,引育乡村振兴“智囊团”。专门为农村一线充实400名大学生,参与村级事务,助推产业发展。与吉林农大等高校加强合作,精选20名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编入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为村集体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提供智力支撑。五是落实要干事的责任,建立“赛马”评价机制。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提出的村集体增收目标,全面夯实乡镇(街)主体责任,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赛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筑牢了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