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广东省潮州市高规格举办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我们邀请潮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达勇,就开展“排头兵”比学活动的情况进行一次专访。首先请蒋部长介绍下,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
蒋达勇: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视察,为潮州发展把脉定向。推动潮州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应有之义。组织开展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区)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街)党(工)委“前沿作战部”作用,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形成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着力推动潮州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请问“排头兵”比学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呢?
蒋达勇:潮州的地理很有特点,山区、平原、海滨、城郊等类型齐聚一堂。我们立足这一实际,紧扣市委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通过建立比学工作机制,使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全国同类活动相比,潮州的这项比学工作,呈现出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下抓一级,市委书记直抓到镇、“解剖”至村。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乡村振兴工作,研究审定活动方案,带领四套班子成员深入镇村调研,集体出席比学活动。结合潮州县(区)偏少、镇(街)不多、村域不大的特点,将比学主体确定在镇(街)一级,将基层实践经验充分挖掘,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共谋乡村振兴的工作氛围。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一季一主题滚动推进五大振兴。紧紧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人社、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协同,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滚动有序推进。立足每期主题,深入查摆普遍性突出问题,挖掘总结镇村经验,推动五大振兴关键问题的突围。
三是注重分层分类,立足镇村实际构建多元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分区域分类别选出身边可学、引领发展的先进典型,避免比学镇村集中扎堆、同质同类。通过打造各领域的“单打冠军”和“样板标兵”,聚合形成全市49个镇(街)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多元发展格局。
四是深挖基层经验,着力挖掘镇村创新实践经验。在县区遴选的基础上,市委领导带头走遍每个标兵镇和样板村,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与村书记、镇(街)书记、县(区)负责人逐一会商,努力把基层生动实践的“璞玉”雕琢打磨为可复制、能推广、有实效的经验,切实做到学有方向、做有样板。
五是强化关联运用,选树先进与帮扶薄弱同步推进。突出抓两头带中间,既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推广,扩大经验做法的移植借鉴,又实施薄弱镇村的挂牌帮扶,将工作成效纳入市委督查事项,每年滚动“回头看”,强化激励问责,与经费奖励、项目扶持、荣誉表彰、业绩考核、干部晋升关联挂钩。
记者:目前,我们的“排头兵”比学取得了什么成效?
蒋达勇:镇(街)书记比学活动在全市上下引起广泛共鸣,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着力激发了各级干部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学活动一杆子插到镇村,四套班子全体出席,镇(街)书记现场比武,县(区)书记公开承诺,全市范围直播收看,树立“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资源比创新”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市县镇村四级干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比学活动紧扣“五大振兴”,第一期聚焦组织振兴,通过在5个镇(街)10个村提炼总结班子的建设与制度化管理、“头雁”的培育与领航作用、党组织在自然村的嵌入与党员作用发挥、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5项先进经验,较好解决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张皮”的问题。
我们显著提升了镇(街)干部的能力水平。比学活动汇集各方精锐力量,市委直达镇村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比学案例经市县镇三级遴选把关,比学经验由市委领导与基层干部共同打磨提炼,经验推广和薄弱帮扶由市县部门派出骨干指导跟进,有效打通了市县镇村之间的信息阻隔,有力拓展了基层干部的视野、格局,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能力水平。
记者:接下来,潮州将如何巩固提升“排头兵”比学?
蒋达勇:潮州将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新局面”的目标,聚焦“比、学、帮”,持续抓好比学工作,为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
首先,坚定不移在“比”上下功夫,比出经验、赛出水平。坚持“一季一主题、两年一批次”,围绕不同地域、不同镇村的特点,选准“大题目”,找准“小切口”,找出“排头兵”,着力培育出各领域、各区域、各层级的“单打冠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其次,持之以恒在“学”上下功夫,学出实效、带出先进。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以地域相近、人口相当、产业相似、文化相通为原则,将全市划分若干片区,组织同类镇村学习实践,以身边经验带动身边人,邀请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努力形成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竞相振兴的生动局面。
最后,久久为功在“帮”上下功夫,帮出变化、扶出成果。将薄弱镇村帮扶工作列为“书记工程”,构建各级党委统一调度、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基层组织落实整改的工作体系,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资金项目下放,切实解决“软、弱、穷、乱”等问题,确保乡村振兴道路上一个镇村都不掉队。
本报记者 许露露 本报通讯员 林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