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每天游客5000多人,8月6日一天的门票和滑草收入就有9万多元!”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难掩兴奋的心情。他介绍,今年前7个月,全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旅游收入达150万元,全年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
巴彦敖包嘎查是兴安盟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蒙古语“巴彦”是富裕的意思,去年,巴彦敖包嘎查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94万元,固定资产达到7000万元,农牧民真正过上了“巴彦”的生活。
不过,十多年前,巴彦敖包嘎查还是一个偏僻的贫困乡村。从科右中旗驻地巴彦呼舒镇前往巴彦敖包嘎查有90公里,驱车要一个半小时。张军笑称,如果说巴彦敖包有旅游资源的话,那就是一个建于2000多年前、由鲜卑部落留下的北斗七星敖包以及伴村而过的霍林河。不过,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只有百十来人。
巴彦敖包破茧成蝶,始于2010年。这一年,张军34岁,却已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5年。在这5年里,他想了很多主意发展村经济,效果都不明显。这一年,张军到黑龙江兴十四村参观,被该村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经营的成效深深震撼了。第二年,张军就在巴彦敖包嘎查搞起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实施土地连片经营、农业生产机械化。
很快,村集体流转了4000多亩耕地,占全村耕地的一半。不过,遇上了一只“拦路虎”:村集体经济没有积蓄,还欠了100多万元外债,也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没钱怎么办事?张军和嘎查“两委”班子琢磨了一宿,决定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6个人每人贷款5万元,购买了3台四轮车和1辆大型拖拉机。
正是有了这些嘎查干部的无私奉献,巴彦敖包的发展连年上新台阶,到2015年,建成了6座大棚,成立了6个合作社,“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张军说,几年“摸石头过河”的经历,让他和嘎查干部意识到应该抓住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大鱼”。
艰辛的付出,慢慢累积出丰硕的成果。2017年,嘎查建起一座集“自然、生产、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旅游观光度假村。度假村开张1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收达220万元。去年,嘎查又投入380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的水上体验区。如今,嘎查将景点整合为草原风情区、稻田观光区、薰衣花海区、亲子时光区、采摘体验区、水上游玩区、丛林漫步区七大园区。今年,巴彦敖包入选为内蒙古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列入夏季内蒙古兴安盟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推荐线路。
生态旅游也为村民打开了一条致富新路。村民唐万红卖冰淇淋,玉荣开火锅店,60岁的脱贫户包万福入股生态度假村每年分红4380元。嘎查把集体经济收入投入到产业滚动发展和全村公益事业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为326户农牧户缴纳耕地水电费、为1036人缴纳新农合;对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
巴彦敖包嘎查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当初建广场时,嘎查干部打算掏钱请人来建,但村民们不愿意,自愿出力来建。张军说,“嘎查的发展凝聚了人心,如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活更加幸福了!”
一个曾经的贫困山村,近年来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首届100个特色村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称号,成为科右中旗乡村振兴一道特色鲜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