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 | 流量退潮后,乡村旅游如何获得“留量”
2023-02-24 09:4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刘凤双 许露露 聂伟 通讯员 姚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期,随着《狂飙》《满江红》《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剧的热播,广东江门台山梅家大院、山西太原古县城、云南大理凤阳邑村等取景地,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大热IP带动乡村旅游搭上“流量快车”,一路狂飙。

  然而,影视的热度总会过去。当流量退潮之后,乡村旅游的列车又该驶向何方?不久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大乡村旅游指明方向,如何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把短期“流量”变成常驻“留量”?这是很多致力于做大旅游产业的乡村干部们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用一部片“唤醒”一个村

  充满烟火气的梅家大院、绿意盎然的长堤河畔……热播剧《狂飙》带火了“京海市”,让取景地广东省江门市迅速“出圈”。

  距离云南大理古城只有七八公里远的凤阳邑,也被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唤醒。“之前我们每天客流量大概在50到100人,电视剧播出到第3天,暴增至上千人。今年春节期间,每天游客多达5000人。”刘官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琴介绍,凤阳邑自然村属于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过去缺乏产业和项目,发展不起来。2021年,当地干部结合村庄实际,确定发展思路:开发利用茶马古道及古村落资源,发展村庄文旅产业。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凤阳邑最大程度有旧保旧、修旧如旧,最终凭借独特的村庄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去有风的地方》把主要拍摄地落在村里。

  绘就“一部片唤醒一个村”生动图景的,不仅仅是影视剧。《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热门综艺,同样带火了一批美丽村庄。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江西省金溪县双塘镇竹桥古村……透过镜头语言以及真人互动,这些村落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都得以充分表达,给原本沉寂的村庄带来很多热度和商机。

  让一波流量成就一批“留量”

  当村庄发展遇上热门IP,就能迅速收割一波流量红利。然而,在热点频发、风口短暂的今天,热门IP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

  许多身处流量中心的乡村干部认为,精准洞察游客需求,搞清楚“他们为何而来,想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后再“对症下药”,就能有效延伸热门IP的生命周期,让流量经济的热度冷却地尽可能慢一些。

  各地为此都在积极行动。一个有效的经验是:让游客体会到由建筑和人文共同构成的村庄魅力,能让热点IP助力乡村发展的余温更加绵长。

  当全网掀起《狂飙》热潮时,广东省江门市从区域层面统筹布局,分主题推出4条“狂飙”同款打卡线路,大大满足了剧粉的打卡游玩需求。

  《去有风的地方》主要拍摄地“有风小院”,是剧组从无到有搭建起来的,拍摄完成后被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陈琴表示,村里将同影视公司合作,持续运营“有风小院”,将其作为村庄旅游的核心点长期规划打造,做大品牌IP。

  江西省金溪县竹桥古村,因前几年的大热综艺《爸爸去哪儿》,强势走入大众视野。如今,综艺带来的热度逐渐冷却,但竹桥古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仍有不少“死忠粉”。这得益于竹桥古村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筑,以及真实人间烟火所沉淀下的文化韵味。为了维护、经营好网络“余温”,该村有不少村民住在古村落内,最大限度地维持着原始风貌、保护古风古韵。

  从一个IP到下一个发力点

  不论是运营“有风小院”,还是推出《狂飙》同款打卡线路,皆是在影视IP热度尚在的阶段,围绕延缓降温“做文章”。而当流量大海彻底退潮之后,这些村的旅游又何去何从?能否保持住热度甚至变得越来越热?

  不仅是热播剧带来的这些网红村,很多依靠短视频等平台营销走红的网红村,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悟。赛跑的前半段看谁更会营销,后半段则要看谁更有持久力。事实证明,能为游客提供吸引人的东西,才是长久留下游客的关键所在,也是乡村干部及地方党委、政府下一步工作的发力点所在。

  不久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处提及文旅。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游客许晓斯到大理凤阳邑,不是追着剧来的,而是想体验茶马古道传统文化。让她惊喜的是,村里有保存完好的白族特色民居,还有古驿站和白族三道茶活态展演。为满足更多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村干部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运营机制,规划村庄旅游环线,保护村庄独有的文化特色,将其打造成为茶马古道上的“民俗流动博物馆”。陈琴希望,“打造村庄的‘长青’IP,让村庄旅游热上加热!”

  “发展旅游坐不住、等不起!”广东省江门市端芬镇副镇长巫剑平介绍说,新年伊始,镇党委班子成员分头联系各项目主体,结对落实了14项文旅项目。该镇立足侨乡历史建筑群,打造独具民国风情的影视基地,开发汶秧侨居建筑民宿项目。“同时以游船服务点串联梅家大院等景点,变流量为‘留量’。”

  乡村旅游要想“长青”,开发必须要符合村庄实际。中科院设计院江苏分院规划所所长朱丹强表示,只有围绕本地特有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设计开发与之配套的旅游产品和IP,才能规避“千村一面”、同质化竞争。

  这在很多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得以充分印证。山东省青岛市王家庄街道围绕大馒头文化“做文章”,打造大馒头一条街;河南省嵩县三合村,立足山水资源和原生态古村貌,打造“手绘村”;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把乡村传统习俗和村民日常生活作为IP去经营,形成独特的“袁家村模式”。

  有专家建议,乡村干部们要保持乐观且理性的心态,沉下心打磨产品,思考如何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不断提升旅游丰富度、趣味性、体验感与服务质量,让“网红”发展成为“长红”。

  各地乡村在立足特色谋发展时,尤其要注重念好“融字诀”。江苏紫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印伟建议,“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融合,把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田园乡村等品牌创建相结合,通过发挥合力来塑造品牌。”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