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高党新村。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双沟镇官路社区官路书场演出现场。
“漂亮的别墅一幢幢,宽阔的道路绕村庄,美丽的高党令人神往……”3月3日,在睢宁县姚集镇高党社区里,农民艺术团一首《幸福高党》引来了乡亲们大合唱。几年间,高党就变成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宜居之所,并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要借助‘土地治理’,推进贫穷落后乡村的变革,要因地制宜,新建一大批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既守住青山绿水,又留住乡愁记忆,给百姓带去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表示,近年来,睢宁县抢抓机遇,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契机,以“优化空间、节约集约、提升效益、生态富民”为目标,以集中居住改善住房条件为突破口,正在走出一条符合睢宁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径。
通讯员 樊志海 卓祖方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文
牵住土地治理“牛鼻子”让农民搬进新型社区
睢宁是江苏省重点帮扶县,经济薄弱村53个,省定低收入人口13.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农民贫、村委弱、村庄乱,产业发展困难重重。“睢宁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从土地上做文章,牵住土地治理的‘牛鼻子’”。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介绍,借助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机遇,县里先后实施县镇村“三级”统一规划,实现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多规合一”,全县发展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县城近郊向县城集中,镇区周边向镇区集中,其他村庄向规划布局点集中。睢宁县将全县400个行政村、2800多个自然村优化调整为138个集中居住点(包括35个保留改造村),形成1个中心、5个中心镇、10个管理示范镇和138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1+5+10+138”的布局结构,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生态红线划定,科学合理安排全县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
土疙瘩变“软黄金”
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依托农村集中居住和规模化经营,睢宁目前已建立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睢宁县双沟镇官路社区里,伴随着农民们居住条件的改善,他们的“钱袋子”也日渐鼓起来。官路村党支部书记张祥铎介绍,每一个官路村民现在都具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打工薪金”的基本收入模式。村里还利用集中居住后流转出的土地发展鲜食玉米种植、优质果蔬种植、家庭牧场等生态农业。
一村一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规模农业模式下的睢宁农村已是“百花齐放”。目前,全县400个村党支部,已经成立了 466个种植、农机等合作社,购置农机1000多台,集体经营面积42万亩,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亿元。睢宁还充分利用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可以在省内调剂使用的政策,获取资金进一步用于土地综合整治、新型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
留住乡愁记忆
提升农民幸福“收益”
小时候的家乡,总是青山绿水、古道小桥、山花漫山,参天古树下总有老人讲不完的奇闻怪事。睢宁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过程中,留住乡愁记忆,传承优秀文化,让乡村增强文化底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睢宁县出台的乡村振兴行动规划中,强调要大力弘扬睢宁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以传承和保护民俗民风为主,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村,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设立村史馆、建设文化墙、设计乡村标识等方式,传承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底蕴,让田园生活和浓郁的民风民俗,成为各个乡村新的吸引力。
正如《幸福高党》这首歌里唱的那样,“故黄河绿水长流淌,迷人的湿地在身旁,采摘园瓜果诱人醉,幸福的高党,人间天堂……”乡村振兴不仅仅使村民们生活富足了,更是留下了乡愁记忆,让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得到了幸福的多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