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固原市不断强化市场理念,选准发展项目,整合资源资产,创新投资方向,凝聚引导合力,探索形成“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的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固原模式”,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聚人心,全市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88.9%,累计收益1.85亿元,直接带动25.9万群众受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建强支部强引领。通过夯根基、抓班子、强素质,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集体经济发展添动力增活力。夯实基层基础,实施中央和自治区扶持项目383个,“一村一策”整顿提升3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配强骨干力量,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一批有思路、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573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强教育培训,举办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39期,培训乡村干部、管理人员8191人次;选派15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区产业发展示范培训班;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先后组织183名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赴山东、甘肃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提升经营本领。
培育能人强带动。充分发挥“两个带头人”带动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发展产业的优势,通过扩量提质、融合转化等措施,累计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7290名,不断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把非遗文化变成产品,把生态资源变成优势,积极发展手工酿醋、石磨杂粮、荞枕加工等传统业态壮大集体经济,打造了“凤岭八珍”“六盘油翁”等品牌,建成了集电商、物流、购销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站,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43万元。原州区开城镇冯庄村召回致富带头人,创新“支部+企业+院校+农户”模式,引进无土栽培草莓和香菇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吸纳4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实现了村集体创收和贫困户增收“双赢”。
壮大产业强支撑。聚焦“四个一”林草产业、“1+4”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一村一业”“一村多业”或“多村一业”的集体经济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原州区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运营模式,先后培育了精细化肉牛养殖、舍饲化湖羊养殖、智慧农场等一批特色产业,实现集体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隆德县依托资源禀赋,在做大做强草畜、中药材、冷凉蔬菜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做精菌菇种植、肉兔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推动集体经济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收入更稳。西吉县因地制宜探索出“小村联盟、抱团发展”“全赠半返、返租代养”“社会帮扶、村企联营”等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泾源县按照“生态立村、产业强村、商旅活村、组织带村”的思路,大力发展中蜂、肉牛养殖、黑果花椒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了集体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彭阳县通过联村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打造矮砧密植苹果种植、艾草加工等产业基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70%的村通过自主经营获取收入。
健全机制强保障。出台指导意见,健全5项机制,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建立联席协调机制,召开3次联席会议,开展专题调研,梳理法规政策和制度规定89条,编印口袋书1500册,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年经营净收益的10%提取风险补偿基金,县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建立激励奖补机制,指导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不超过本年净收益的10%,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的标准,提取、管理、使用激励奖补基金。原州区头营镇蒋河村今年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7万元用于奖励村干部,不断激发干事激情。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建立“413X”机制,落实收益核算、亏损弥补、提取基金、收益分配四个步骤,做好收益核算,提取风险补偿、激励奖补、公积公益三项基金,实现集体经济规范分红。彭阳县红河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14.6万元进行分红,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建立议事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机制,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的决议和方案由群众表决,向群众公示,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