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毛相林第一个上台领奖。
“你辛苦了!”习近平总书记将奖章挂在毛相林胸前,对他说:“基层干部在第一线最辛苦!”得到总书记的肯定,毛相林心头暖暖的,“总书记这声‘辛苦’,是对我说的,也是对奋斗的下庄人说的,更是对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人员努力的肯定。”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一路走来,有四个时间节点对毛相林而言格外难忘,毛相林的选择与坚守,经受了时间考验,改变了下庄的命运。
位于大山深处的下庄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997年
向绝壁宣战,“抠”出一条出山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下庄村,四周是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村里近400名村民犹如生活在井底。修路之前,从“井底”到“井口”要经过108道“之字拐”,成年人手脚并用来回要花3天时间。
1997年的一天,毛相林从县里参加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井口”望着“井底”发呆。“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可被大山困住的下庄几十年如一日,犹如时间静止了一般。”毛相林内心五味杂陈,当即决定向悬崖峭壁开战,抠也要“抠”出一条路。
“疯了吗?”“修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在当晚召开的村民大会上,毛相林修路的想法备受质疑。村民不是不想修路,可一没资金二没设备,在悬崖峭壁上修路谈何容易。“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毛相林耐心地和乡亲们磨嘴皮、算细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只要全村齐心协力,每天哪怕只修1米,20年就能修成。”
在毛相林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乡亲们终于点头同意,可修路的钱从哪里来?毛相林先是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元养老金,最后走家串户动员村民捐款。凭借乡亲们东拼西凑的3960元,以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贷款的1万多元,1997年11月12日,下庄村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没有炮眼就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农用工具开凿出一片希望。2004年,下庄人以鏖战7载、牺牲6人为代价,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宽约2米、长约7.9公里的土坯路。
毛相林在采摘柑橘。新华社发
2005年
向贫穷开战,闯出“三色”经济之路
路修通的第二年,下庄村与邻近的两合村合并,毛相林当选新下庄村村主任。“我要带着修路时的韧劲,继续向贫穷开战,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产业富民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掷地有声地向群众承诺。
听说漆树值钱,毛相林领着几个青壮年到原始森林找大漆树苗,在村里栽种下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漆树全部热死。见其他村养桑蚕赚了钱,毛相林又买回桑树苗,号召村民种了100多亩桑树、养了30多张蚕。“桑树倒是长得挺好,可蚕子没到半年就全死光了。”
几次“折腾”,让群众基础雄厚的毛相林面临“信任危机”。他自觉有愧于父老乡亲,便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出检讨,“发展产业不像修路,不能蛮干、想当然,以前是我太心急了,我对不起大家!接下来要发展什么产业,我们再找专家来规划,请大家再相信我一次!”
做出检讨后的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特别香甜的西瓜,发展西瓜产业的想法再次萌芽。这一回,毛相林谨慎了许多,先是把农技人员请到村里实地勘测,得到“可以试试看”的答复后,他才把西瓜种子买回家。
“你又折腾什么?还想再做一次检讨吗?”妻子王祥英心疼他,极力反对。可下定决心的毛相林,哪还听得进劝,试种了两分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能换1000斤玉米。”毛相林说,西瓜的口感和收益俘获了很多村民的心,第二年纷纷种上了西瓜。2020年,下庄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
可西瓜每年只有一季,只靠西瓜致富是远远不够的,下庄还能发展什么产业呢?困惑的毛相林再次将农业专家请回村里,全面分析了下庄的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出“适合种纽荷尔柑橘”的结论。“我们一辈子没种过柑橘,别说是乡亲们,就连我也是一头雾水。”毛相林说,他多次乔装成跑买卖的客商,到柑橘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偷师学艺”。
自己弄明白后,毛相林又组织村民外出实地考察,同时向县农委争取了种植补贴。最终,下庄村种植了650亩纽荷尔柑橘。可奇怪的是,柑橘树种了3年,只开花不结果不说,病虫害还很严重。毛相林不信邪,他一面请专家“把脉问诊”,一面自费让儿子到外县学习种植技术,再手把手教村民。与此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农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为村里的柑橘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发展西瓜、柑橘产业的同时,毛相林还动员村里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这样,下庄村在毛相林的带领下,跌跌撞撞探索出“三色”经济,即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2015年
向新产业进军,端牢乡村旅游饭碗
在“三色”经济的加持下,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脱贫不是终点,要想致富还得继续动脑筋!”考虑到下庄村靠近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毛相林将发展目光瞄向乡村旅游,“把村民家里的农房改成民宿,只有把游客留下来,农旅融合的‘蛋糕’才能做大。”
“可进村的机耕道依山而凿,路面狭窄又坑洼不平,再加上坡陡弯急、落石不断,客车咋进村?”时隔十几年,路再次成为下庄致富的“拦路虎”。这一次,毛相林依然选择将修路责任扛在肩上。他到处奔走,终于争取到了公路改造资金,拓宽路面、取直弯道……2017年,一条约4.5米宽的硬化路竣工,下庄到镇上的时间缩短为1小时车程。
“我说得再天花乱坠,老百姓看不到收益,那也是白瞎。”毛相林决定自己先放样子,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每逢巫山红叶节,平均每天能接待百名客人,一个月能赚上万元。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着毛相林开农家乐赚了钱,村民们也都跃跃欲试。贫困户杨元顶虽有跟着学的想法,但因缺钱少人打消了念头。毛相林了解到,像杨元顶这样的农户,村里还有好几户。
“杨亨双会开车,可以负责采购;袁堂清的妻子厨艺好可以烧饭菜;杨元顶懂财务能记账……何不让大家‘抱团发展’呢?”毛相林将想法和大家一说,一拍即合!2018年11月,这3户贫困户合开的“三合院”开张营业,2019年创收6万余元,2020年因疫情影响虽只经营了半年时间,但收入还是达到了10多万元。
随着下庄村名气越来越大,农家乐的接待能力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为此,毛相林向县里争取到200多万元资金,对19栋34户人家的危旧土坯房统一进行改造。“第二期72栋88户纳入了改造规划,接下来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把‘旅游饭’碗做得更大、吃得更香。”毛相林笑着说。
2021年
向人才要红利,留住村里的年轻人
于毛相林而言,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谓是红红火火的“丰收年”:不仅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3万元,他本人也相继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时代楷模”等荣誉。牛年伊始,红火与忙碌继续,毛相林忙得脚不沾地,又笑得合不拢嘴。
2月11日除夕夜,作为“时代楷模”代表,毛相林登上了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拜年。“我初一早上9点从北京出发,下飞机转乘高铁、汽车后,晚上9点半到家。”毛相林说,给乡亲们拜年是以往春节的“固定节目”,今年也不例外。正月初二一大早,毛相林就去给村里留守老人拜年,又去修路时“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家坐了坐。
“村里的柑橘要剪枝管护,我放心不下!”这是毛相林着急从北京赶回来的另一个原因。经过几年的悉心培育,下庄村650余亩柑橘产业已初见成效,“春节前柑橘集中上市,果贩子直接开车到村里收,最多一天卖出好几万斤!”毛相林说,趁着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过年,村里壮年劳动力充足,抓住时机指导大家剪枝,“争取今年柑橘产量和品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2月16日大年初五,毛相林先后主持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和群众院坝会,“如何把村里的乡村旅游搞得更红火”是开会的主要议题。毛相林介绍,除继续发展壮大星级农家乐外,他们还打算借助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讲好修路的故事,传承好下庄精神,将下庄打造成自强不息精神的培训基地。同时,还将与周边景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实现游客引流。
发展蓝图绘好了,要想落地还需要更多年轻人助力。“下庄振兴需要有知识、有眼界、有干劲的年轻人,以前我总是劝他们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现在是时候把他们请回来了!”毛相林说,“趁着过年村里人齐,要多做做年轻人思想工作,请他们留下来建设家乡!”
2月17日大年初六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毛相林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现场,毛相林感慨道,以前本地姑娘都不愿嫁到村里来,而去年村里就有两个年轻人娶了媳妇,70%的农户都有了小轿车。“下一步,村里要发展生态旅游,争取每个农户都开农家乐!”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毛相林的颁奖词称:“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2月25日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毛相林,马不停蹄乘飞机赶回重庆。 毛相林说,此前他一直在思考回到下庄后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现在心头有了答案,就是要团结下庄人,带领下庄人,继续发扬下庄精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