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祭出的法宝是,汇聚组织力量,以党建引领一体化发展。
探索建立示范片区
“党委围绕产业建,党员聚在产业链,产业有点连成片,群众增收看得见”。罗庄区打破农村社区行政壁垒,探索成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为片区党组织和群众提供发展全方位服务。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建成产业项目28个,辐射带动50多个村增收致富。
沂堂镇实行前端对接大院大所、中端对接社会服务组织、后端对接龙头企业,提高种植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乡村振兴台井片区的山水峡谷绿色生态资源,招引江泉集团投资7.5亿元,寨子社区、台井社区、贤孝庄社区“两委”班子全程跟进,流转土地9800余亩,开发建设了富通农牧产业园,形成以生猪养殖、污水处理、有机肥生产、灌溉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直接带动当地190余人就业,通过片区、村企、村村联建3种方式,将村党组织、企业和农民、土地、资本等要素组织起来,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发展动能,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册山街道乡村振兴埝新片区党委,围绕打造“乐采册山”品牌,规划了绿色种植区和特种养殖区,通过推进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促进集体村民双增收。现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已成为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新桥村建成特种养狐园、房岭屯村开展稻鱼综合种养、围梓村尝试蔬菜高端采摘、尚阳社区拓展玫瑰花种植、埝头村兴建玩具加工集中注塑厂……一个个特色产业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产业兴、百姓富的“项链”。片区党委为房岭屯村党支部创办的绿水湾种植合作社设计了“生态绿水湾,优质虾田稻”logo,申请了国家商标注册,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的高效发展之路。
黄山镇乡村振兴文曲山片区党委创办的菌菇种植基地,招引社会资本5000万元,建设中智国际黄山农庄项目,与上海签订生态蔬菜订单农业,精准对接长三角“菜篮子”工程,让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了。
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走进沂堂镇龙泉官庄村、大槐树村,一幅幅多彩多姿、栩栩如生的墙绘映入眼帘,形成了“一墙一景”浓厚文化氛围,以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廉政文化、文明乡风、传统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墙绘,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
罗庄区每个农村党组织都有活动阵地,这些活动阵地不仅为党组织提供了办公场所,还全面提升了服务效能。沂堂镇整合党建、政务、群团和社会组织等各类服务场所,推动场所“去行政化”,服务“去机关化”,打造15分钟“红色服务圈”。2020年之前,沂堂镇32个村级场所三分之二是封闭式的,四面是围墙。为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提高村级场所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该镇按照“建、管、用”原则,对村级场所功能布局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建立了读书室、文娱活动室等室内文化场所,设置便民服务室,并配备饮水机、免费WIFI,添置健身器材等。“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村级场所服务效能的提档升级,点亮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让村级场所“热”起来,让群众生活“嗨”起来。
打造乡愁“栖息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罗庄区委组织部选派了50名第一书记、3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到村帮扶,驻村干部们通过举办“乡村振兴文艺汇演”“携手多彩非遗,助力文化振兴”等文化下乡活动,通过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美在农家”示范户进行集体表彰等仪式,通过充实农技科普书籍、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等举措,筑牢了乡村文化主阵地。
为留下柳编乡愁文化,黄山镇乡村振兴文曲山片区党委在有着“浪漫小黄山、临沂前庭院”美称的东蔡村,建设了2处以柳编为主题的乡村记忆馆。得益于柳编深厚文化底蕴的发掘和以柳编产业为主导的连片打造,整个文曲山片区道路村村连通、生态环境优美、干群关系和谐,到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每逢节假日,沂河岸边、武河湿地公园内游人如织,市民们纷至沓来,住民宿、游农场,搞采摘、做柳编,亲身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耕耘事。
“小桥流水人家、深井下的冰西瓜、老爷爷拿着蒲扇梧桐树下乘凉的场景,是我记忆中的乡愁,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感觉。”已经带家人到这里体验过三次民宿的济南市民刘先生感慨地说:“来了还想来!”
“黄山镇文曲山片区靠柳编产业拥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要想走得远,实现民富村美生态循环发展,必须走党建引领一体化发展之路。”片区党委书记郭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