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乡村建设之安徽芜湖市湾沚篇——河畅水清润千村
2021-11-04 10:23: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何定明 李锐 孙宗亮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六郎镇北陶村官巷自然村。资料图

  编者按:2019年10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随后公布了第一批55个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后改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水利部、财政部指导试点县通过河湖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水系连通等系统治理措施,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示范引领强的县域水美乡村建设样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本周起,本版将推出水美乡村建设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层林尽染,秋色斑斓,碧水绕村,水鸟翻飞。金秋收获季,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呈现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河湖生态画卷。

  湾沚区地处皖东南、长江下游南岸,“八分陆地二分水,三分岗丘七分圩”,境内河湖纵横、水网密布。近年来,湾沚区擦亮“绿色生态发展”底色,将“圩田”之外的20条河流与“圩田”之内的千里沟渠水系相连,千里沟渠与万家村前屋旁水系相通,让河渠串联,水系成网,把河流、湖泊、渠系、村庄、道路、环境纳入一个“盘子”治理,走出了一条长江中下游河湖水网地区水美乡村建设之路。

  以水为脉,以村庄为节点,连通水系,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水岸共治,河清岸绿

  湖水清澈,水岸边疏疏落落的美人蕉开着艳丽的红花,湖面一角是开着一朵朵白色小花的睡莲,湖水中不时见到游动的小鱼,砖石砌坡,池塘沿岸种植着绿树花草,砖石铺设的人行步道,水岸边的条石上,有村民或洗衣、或清洗锅碗瓢盆。

  这是记者在陶辛镇奚村村张社自然村看到的人水和谐一幕。

  奚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承有尚介绍,前几年,张社自然村里的14个坑塘、150多亩水面还是死水、臭水,坑塘里满是垃圾淤泥,夏天蚊蝇满天飞。

  临水而居,村庄却因水而减色。去年10月,区里开展水美乡村建设,水岸同治,张社自然村整体纳入建设试点。经过一个冬季的治理,到今年四月,家家户户厕所粪污、生活污水纳入三格式粪污处理设施,垃圾有专人清理转运,门前屋后建起整洁、美观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道变成水泥硬化路。14个坑塘由脏乱差变身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更重要的是,我们打通了村里的微水系,14个河湖沟渠彼此连通。”陶辛镇水利站工作人员金雨说道,“同时,村里的微水系与外面的大水系畅通,水质有专门人员定期检测,确保达到标准以上。”

  水畅则清,流水不腐。

  “水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区统筹兼顾、系统施策。我们以水为脉,以村庄为节点,连通水系,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水美乡村。”湾沚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国柱告诉记者。

  下面的一组数据,折射出湾沚连通全域水系付出的努力:治理河沟长度85.26公里,湖塘9个,其中水系连通7.93公里,河道清障拆除圈塘堤埂10.15公里,拆除养鱼拦网28.32公里,河沟、湖塘清淤疏浚148.84万立方米,新建及改建生态护岸140.54公里,配套连通涵闸、泵站、桥梁等建筑物117座……

  “通过清淤点、疏堵点、连断点,让河渠串联、水系成网;优化水资源配置,使圩区、丘岗区河湖水系互联互通,形成上下共济、多元互补的供水格局,有效解决了14万亩农田灌溉水源问题;改善水生态环境,开展全域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以来,全区共增加蓄水能力1600万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湖水质均保持在三类或以上,先后建成美丽河湖13条。”湾沚区水务局局长汪火树说。

  治水治村联动。2019年以来,全区67个村(社区)1442个自然村一体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3万座,实现农村厕所应改尽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村因水而美,水为村增色。陶辛镇上水村、花桥镇花桥村、六郎镇北陶村官巷自然村、湾沚镇龙尾张村……一大批系统治理修复后的河湖沟渠实现了完美蝶变,一大批美丽村庄尽显江南水乡生态之美。

  “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就好。”谈起村里环境的变化,张社自然村村民杨来香脸上泛起笑容。

  不但要让水连起来、流起来,更要让水美起来、用起来,河(湖)长成为水美乡村的“守护者”

  “我一般一星期来一次,因为我负责的比较广,珩琅山村境内所有的河湖塘沟都是我负责。”秋雨绵绵的下午,记者在流经红杨镇珩琅山村的十里长港河岸边,见到正在巡视的珩琅山村村委干部马新凯,他是珩琅山村河湖沟塘的管护责任人。“区里、镇里每年有考核,镇水利站每季度会检查一次,搞得好有奖。”马新凯说。

  “镇级河(湖)长必须每周来看一次,村级河(湖)长每周来两次,检查水面、水岸状况。目前,全区已建立起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河(湖)长管理体制。”湾沚区水务局副局长童跃忠告诉记者。

  要让水连起来、流起来、美起来、用起来,做到长清长美,离不开长效的管理机制。

  2015年,湾沚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湖)长制”,启动实施清塘水、净河水、治污水“三水共治”工程,既统治统管河湖较大水体,又紧抓农村微小水体整治,把全区20亩以上塘坝和1公里以上沟渠等近1000个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统一管理;建立“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每年投入治理资金1500万元,持续开展“清”水、“畅”河行动,突出清淤泥、治水体、通水系、活水网,以水为脉串联起一个个美丽乡村和一片片美丽田园。

  作为镇里的总河长,红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方婷也总喜欢去洋滩河边走走,步行看水护河成为常态。她每月至少保证两次巡河,通过“河长制”App打卡,对河湖的防洪保安、水域保洁、岸线管理等进行精细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在花桥镇红光路口的惠民河边,47岁的方国正忙着巡塘检查。眼前的一大片水域,是他承包经营的鱼塘。方国既是鱼塘承包人,还承担着鱼塘的管护责任。

  “以前喂自产的鱼饲料,鱼长得快,但水质差,鱼品质也不好。自从实行了保证金制度,我们减少养殖密度,买专业厂家的饲料投喂,虽然产量少了些,但河里的水清了,环境好了,鱼的品质也提高了。”方国一脸笑意地告诉记者,“捕捞的鱼大部分销往南京、上海等地的高档餐厅和酒店,由于品质好,价格比过去提高不少。虽然养殖量减少,可收入反而增加了。”

  方国所说的保证金制度,是湾沚区河(湖)长制工作的一项创新做法——水环境奖惩制度。

  湾沚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区可用水面6万余亩,水产养殖是很多百姓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但传统养殖方式对河湖水质影响很大。

  “对传统的水产养殖业,我们制定约束性条款,并推行‘种草、投螺、少养、优喂’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发包水面必须种植金鱼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净水植物,水中投放螺蛳,投喂优质饵料等。”童跃忠说。同时,每年由镇河(湖)长办组织对出租水面按照水质监测合格率、种草覆盖率、螺蛳成活率、水体能见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奖励,水体检测不合格、污染严重、不服从生态管理的,出租方将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收回水面经营权。

  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做活“水文章”,水美乡村变身“美丽经济”

  水美乡村建设,连通的是水系,畅通的是河湖,改善的是环境,夯实的是群众的幸福生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走进湾沚区陶辛镇,触目可及都是一片一片的莲塘,虽然已是秋季,荷叶失去了往日的风姿,但依然不难想象夏日荷花盛开时的景象。

  陶辛镇镇长华中刚介绍,陶辛镇“全莲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还得从全镇水系连通后说起。

  陶辛镇四面环水,农民素有种植荷花的传统。2017年,区政府对镇域“十纵十横”的“井”字形千年古水系进行综合治理,连通沟渠百余公里。镇政府积极引导,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荷花种植一举从600余亩快速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亩(籽莲1.75万亩、藕莲约2000亩、花莲约500亩)。目前,全镇有莲子规模种植户160余户,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32家;规模莲子加工企业一家,加工点4家。莲子种加销带动近5000人就业。

  莲子产业发展,进而催升“美丽经济”蓬勃兴起。全镇赏荷观光产业与莲子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以陶辛水韵景区为中心,恋花湾、上水美丽乡村、奚村现代农业园等串珠成线的全域旅游发展产业,全镇14个村已建成沙墩村、倪家村等2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双桥、白沙、芦中、胡湾村等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

  村庄因水而兴,百姓因水而富。

  六郎镇北陶村官巷自然村形成于北宋末年,为陶姓村民聚居村,临水而建,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村庄”。北陶村党支部书记陶旭介绍,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犹如一条栩栩如生的鲤鱼。

  然而,曾几何时,“漂浮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灵秀,死水、臭水围村,村民夏天连门窗都不敢开。

  2012年,官巷自然村借助芜湖市建设美好乡村示范村的契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拆除村民房前屋后的破旧建筑,实行厕所革命,清理湖中垃圾污泥,连通水系,绿化、亮化、净化沿湖岸坡,建设环湖步道、观水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现在,环村漫步,“门外回环皆碧水,庭中坐卧得青山”。2020年官巷自然村被评为“AAAA”旅游景区,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从旅游业中发现商机的村民陆续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全村75户村民,办农家乐和民宿的就有12户,村民的房子、种植的菜果也水涨船高。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万元,比2015年增加一倍还多。

  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家门口享受到美丽、自然的水生态环境,享受到水美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2020年,全区吸引游客250万人次,带动投资消费16亿元。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