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村(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战斗堡垒。常州充分发挥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职能作用,持之以恒为基层,特别是为村(社区)松绑减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持续为村(社区)减负,是落实党中央明确要求的政治任务,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常州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减负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为民干事的激情与活力,为推动常州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证。
靶向治理,厘清“有为”与“无谓”
没有了在电脑填表、发文的重复工作,常州“人人社区”试点社工说,每天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包片居民楼和住户们唠家常、听诉求。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是常州社区“去行政化”的“改造升级”。
会议该开不该开、文件该发不该发、表格要不要填……围绕全市村(社区)反响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把减负焦点对准基层“累点”“痛点”,常州每年出台基层减负“1号文件”,以清单式、条目式厘清“持续为村、社区减负十条措施”,明确划出“红线”。今年出台的《持续深入解决形式主义为村(社区)减负的十条措施》,从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规范台账资料、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严把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等10个方面,促进村(社区)减负增效。
《深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十条措施》中明确,市级机关部门信息平台要遵循“两个一律”原则,即已有多个信息平台的市级机关部门一律只保留一个;因工作需要,确需新增的一律须经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审批。市级机关部门延伸至镇(街道)、村(社区)的台账记录遵循“两个一律”原则,即一律取消所有市、区两级要求提供的纸质台账,对村(社区)的督查检查一律查阅电子台账。
减少“无谓事务”让基层“轻装上阵” 。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出台《关于明确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的实施意见》,明晰“属地管理”权责边界,建立完成“两张事务清单、两个准入制度”,即: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以及部门职责事务下沉到镇(街道)准入制度;村(社区)依法履行和协助基层政府工作事务清单与辖市(区)部门、镇(街道)职责下沉到村(社区)的准入制度。所有下派村(社区)任务落实准入制度,经各级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审批同意后方可进入,让村、社区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解难事。
深化改革,释放基层治理能效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如何进一步释放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常州通过严把社区的门,清理社区的墙,规范社区的账,整理社区的网,实现社区“还权、赋能、归位”。全市设立20个市级减负监测点,包括5个镇、5个街道、5个村和5个社区,从小切口深入了解持续减负措施和制度落实情况、减负工作实际效果和基层真实感受,通过加强评估研判,随时了解情况,及时通报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深化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改革,让数据多“跑腿”,基层干部群众少“跑路”。加快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2022年项目任务清单,不断强化底层基座、基础平台、功能模块、业务场景的市级统筹、区镇复用,构建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五级响应、运行有效的市域治理体系,同时依托“一网统管”,着力建好全市减负工作平台,确保涉及基层的业务类信息平台全部向减负平台整合,所有业务工作类政务APP全部向“常治慧”APP融合,推动实现系统一网集成、数据一网汇聚、台账一网通用、服务一网通办、治理一网协同,切实减轻村(社区)干部“指尖上的负担”。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五社联动”机制(五社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到“十四五”末平均每个社区达12个。
落实关爱,“力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实干、为民服务。今年年初,常州召开全市社区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8个文件,立足为基层赋能、提质、减负、增效,以多为基层考虑、多向基层倾斜、多送基层关怀为导向,突出队伍建设,从体制机制、阵地载体、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形成了干货多、分量重、含金量高的“政策大礼包”。
队伍管理更规范。率先在全省建立“市级统筹、区级招录、街道管理、社区使用”的工作机制,每年社区工作者的招聘由市级相关部门根据配备原则和基层缺额核定数量,统一招聘程序和资格条件,各辖市、区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进口、畅通出口,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符合报考条件三年内未取得社工职业资格的予以辞退。对新录用的选调生,可兼任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职务。
发展渠道更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可按规定推荐到镇(街道)有关部门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优先推荐进入镇(街道)领导班子。每年镇(街道)机关录用计划的5%左右和镇(街道)事业单位招聘岗位(不含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专业限制的岗位)的5%左右,用于考录、招聘符合条件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开展社区工作者等级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享受社区副职考核待遇。
薪酬制度更优化。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制度和工资自然增长机制。2022年社区工作者月基础工资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内统一,达4500元,增长36%。市级财政补助标准从6.94万元/年提高至8.38万元/年,增幅达20.7%。同时,在全省率先将企业年金缴纳范围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享受人数比例预计将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蓄力,让基层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条件”做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参与共同体”“自律共同体”“互助共同体”“成长共同体”为思路,现代社区治理理念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