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 | 雪白小银耳开出村民“致富花”
2022-12-09 11:1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刘金鹏 杨继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走进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村民王洪芬的家庭银耳车间,一排排菌棒上盛开着一朵朵形似菊花的银耳,柔软、洁白、水灵,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前不久,又到了银耳采收的日子,王洪芬的家里也随之热闹起来。在村银耳种植帮扶队的协助下,她采摘、打包、装运……忙得不亦乐乎。

  “看,我种植的银耳长势多好,肯定有个好收成。”50岁的王洪芬高兴地说。王洪芬的丈夫是名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运输,平时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种着6亩地,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最近几年,大女儿顺利成家立业,努力挣钱供小儿子上大学,成了王洪芬夫妇最大的心愿。

  可这心愿怎么实现呢?去年冬天,盐山县发改局驻杨庄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苏桂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要建银耳家庭智能车间,村民只需拿出三间平房,投入一万元,足不出户也能挣钱。这消息就像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但因为村民们没有经验,谁都不敢投钱。“咱就种过玉米、小麦,哪有银耳的种植经验,能成功吗?”“要是种不出来,这一万块钱不就打水漂了吗?”……村民们小声议论。

  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苏桂林与村“两委”专门组织村民到公司参观考察。智能化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让村民们大开眼界。“公司作为我国北方首家智能化银耳生产企业,不仅为大家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和设备,还会对种植全过程实施远程在线指导服务,最后现金回收成品银耳,保证农民收益最大化。”车间里的苏桂林忙前跑后,向大家耐心解疑释惑。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洪芬和17户村民成为首批种植户。工作人员很快来到王洪芬家中,将她的三间平房改造成了银耳家庭智能车间,并通过智慧物联系统远程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没过多久,公司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车将3000余个菌棒送到王洪芬家中,她和家人把菌棒一一摆放在架子上,每天都要抽空来屋里转转、看看。“当时,就怕长不出银耳。后来,看着菌棒上开出一朵朵小白花,心情别提多激动了,越看越稀罕。”王洪芬回忆。小银耳越长越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采收期。当上门回收的工作人员将3000多元的现金交到王洪芬手里时,她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种银耳省时、省力,我每天就是看看菌棒供水和设备供电情况,既不耽误种地,也不耽误照顾孩子。采收的时候,自己采摘、装箱,等着工作人员上门回收,也不用操心。”谈起驻村工作队引来的银耳种植项目,种植户刘兴亭也笑逐颜开。苏桂林为大伙儿算了一笔账,按一根菌棒收益一元钱计算,一茬银耳种下来就是3000多元。一年种10茬,扣除电费和人工费,净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种一个月的银耳,比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还高,这可比种庄稼强多了!”

  “这得感谢工作队帮忙,他们尽心尽力为我们谋划,才能赚到钱呀。”如今,走进杨庄村,都会听到村民们这样议论,这让苏桂林很是欣慰。他还记得去年,刚驻村那会儿的杨庄村,村民们要么选择外出务工,要么以大田种植为主。为了能让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挣钱和顾家“两不误”,苏桂林四处打听适合杨庄村发展的好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了解到,有一家主营生物制品的河北恩际集团正在探索建设银耳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盐山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苏桂林一面忙着带领工作队与企业积极对接、组织座谈,一面坚持不懈地入户走访,因地制宜地调研市场,终于为村里确定了银耳种植这一发展方向。

  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进设备、对房屋进行保温改造、搭建菌棒架、联系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清理房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杨庄村就进入了正式种植的状态。“我们采用‘公司+农户’的机制,积极推行‘1314’银耳家庭智能车间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农户提供3间平房,个人投入1万元,就能实现年收益4万元。”苏桂林介绍道。银耳种植成功后,苏桂林组织首批种植户发起成立了银耳种植帮扶队,相互帮忙摆放菌棒、采收银耳。目前种植队已发展到30余人,主要成员为50岁至60岁的村民。“现在村里又有40多户村民报了名,而且不光我们村的村民对银耳种植感兴趣,就连周边的乡镇也经常有人来考察,我们已经陆续接待了200多名参观者。”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利笑着说道。

  随着村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苏桂林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对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信心。”苏桂林说,“这不,好消息又传来,上级部门拨款230万元给杨庄村筹建了9个银耳种植大棚,到时候,村集体每年将再增加14万元的收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