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是关键。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做好嘎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党建+”模式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高新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党建+”书记项目为驱动力,用实际行动擘画高新区、示范区乡村振兴新蓝图。
让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关键在于党建引领。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聚焦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努力把嘎查党支部建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2020年以来,两个嘎查村先后借政策“东风”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折股量化资金共计1770万元,量化735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转变。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等举措,实现嘎查集体经济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深耕“党建+企业”模式,开展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指导嘎查实施小型绿化养护和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组织4家企业为巴音敖包嘎查捐赠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2022年申报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带动相关产业合作社33家1369户农牧民,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在2023年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分红大会现场,农牧民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露出满意的笑容。巴音敖包嘎查农牧民马占忠说:“现在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不仅能给我们农牧民分红,还给我们提供了不出农村就能务工的好机会,现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因地制宜找准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是核心。近年来,两个嘎查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重要任务,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以农牧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富民党建模式等有益做法,通过承包土建、绿化、养护、养殖、旅游等工程项目,将党员、农牧民参与嘎查村建设、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带动农牧民创富增收,实现了“牧民”变“股民”“散户”变“大户”的华丽转身,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提升了嘎查农牧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今后我们乌兰毛道嘎查,将继续依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积极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开辟商服楼项目,着力打造“一嘎查一品牌”,实现“小嘎查、大振兴”,让集体经济产业开出红花,效益结出硕果,让农牧户得到更多发展红利。”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书记阿迪雅高兴地说。
如今,两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积累总量达1000万元以上,2022年度分红超百万,较上年增长了30万元,成为嘎查村农牧民奋进在产业振兴路上的最好印证。高新区坚持发展成果群众优先共享,推动实施了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园区公共空间升级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每年还组织开展敖包祭祀日活动,举办农牧民趣味运动会……农牧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今年我们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了60多万元,农牧民非常高兴,明年我们将继续承揽更多的养护项目,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和更大的实惠。”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激动地说。
“以绩提薪”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引擎
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要选优配强“领头雁”。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步伐,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嘎查村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高新区在全盟范围内率先推出“以绩提薪”试点工作,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富裕。
高新区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嘎查村“两委”个人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依据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完成程度增加奖励部分。“自从开始实行‘以绩提薪’,我觉得我的工作更有干头了。今后我将铆足劲头加油干,与我们的班子携手让嘎查集体家底厚起来、农牧民百姓富起来。”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说道。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嘎查村干部对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贡献率确定绩效奖励和年终奖励的分配方案,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对嘎查村级研究分配方案、由乡村振兴办审定结果进行全过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金分配阳光、透明。让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成为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新引擎。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潜力,蓄能乡村振兴,扎实有序推进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各嘎查蹚出一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