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一衣带水,国境线长19.71公里。在这里,有一支队伍——“木城乡国门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播撒在边境一线,用地道的方言打开边疆群众的“心门”。
宣讲团由在职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干部、民间文艺骨干、少数民族群众、离退休党员等组成,通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农家、进军营、进边寨,持续扩大理论宣讲覆盖面。
创新探索“1+N”理论宣讲模式,“宣”出特色,“讲”到深处。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讲团开设“书记课堂”,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等用质朴的语言,以讲促学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激发党员群众爱岗敬业、奉献实干、探索创新。同时,将“国门”宣讲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专项行动相结合,利用群众晚上闲暇时间,以农村党员家里的火塘边为阵地,党小组活动为载体,促膝长谈拉家常,用群众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有收获。在草坪上、榕树下,与百姓面对面讲故事、说道理,收集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诉求,做到一条板凳话家常、一本笔记记问题、一沓资料讲政策、一张卡片解民忧。
宣讲团还把专家学者讲、领导干部讲和百姓自己讲结合起来,既邀请县委宣讲团深入边境宣讲,又发挥本地“民间名嘴”等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粮食安全等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发展变化、未来发展愿景,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讲台让给村民,把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记得牢、用得上。
为使理论宣讲更加方便快捷,宣讲团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和应急广播,搭建“每日木城微语”推送信息库,让理论学习触手可及,实现政令发布“零时差”、互动互享“零距离”、沟通交流“零障碍”。
宣讲团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人,从田间地头开到村寨广场,从线下宣传到线上推送,两年来共开展宣讲300余场,惠及群众达20000余人次,收获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