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遵义市鲁班街道隆堡高效农业示范园,各种水果盎然挺立,处处弥漫着诱人的果香。不远处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微田园项目吸引一大批游客观光驻足,村民们忙着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当起了导游,他们讲述着变化,分享着喜悦。
隆堡坝区的嬗变,是遵义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去年以来,遵义市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设置不优、人才队伍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深入实施“组织功能强、人才队伍强、集体经济强、治理能力强、要素保障强”的“五强组织”创建工程,通过强引领、兴人才、旺产业、优治理、重保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遵义市以乡镇、村级党组织为“五强组织”创建主体,紧盯乡村振兴“前沿作战部”这个关键,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体系,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全面规范镇村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一肩挑”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村干部学历大提升行动,抓实支部晋级、党员晋星和党员积分制管理措施。全市建立组级党支部2378个、党小组7125个,换届后“一肩挑”达98.5%,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率达100%。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遵义市实行县编乡用,乡镇专编专用,严格规范乡镇抽借调人员管理工作,持续选派选调生到村任职,从35岁左右村干部中选育领军人才对象563名,从中职学校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3749名,全力做大做强村级组织“火车头”和“动力源”。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市选派了960名第一书记、1895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建立镇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带动大批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大显身手。
探索村集体经济“三统三分”做法(统筹整合资源,分清股权归属;统筹平台渠道,分级经营销售;统筹品牌打造,分散适度规模),修订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绩效考核以及监管机制,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引资入社、引民入股、引货出山,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推行“交邮融合+初心超市”“供销社+村集体”等模式,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点226个,利益联结47万余名群众,2022年全市累计向上争取财政资金1.06亿元,实施项目86个,覆盖10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7.22亿元,村均纯收益14.97万元。
针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弱项短板方面,该市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等为单元,创新实施“寨管家”“强组兴村”工作队等微治理模式。按照“人数适宜、远近适中、治理有效”原则,将全市农村网格从原有的17471个优化调整为15941个,按照“1名乡镇科级干部或中层干部+1名村‘两委’成员+N名镇村一般干部及志愿者”进行编组,推动4.8万余名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管事员”等力量下沉网格。聚焦农村滥办酒席、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引导群众成立家风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在要素保障上,推行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绩效分配向乡镇干部倾斜,深化村干部岗位等级序列改革,对非选任制村干部实行员额制管理,每年设置一定比例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定向招录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完善1730个村级阵地建设,科学规划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满足村干部等群体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