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农村新在何处?
2012-11-20 14:42:00  来源:摘自《绕着地球去旅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姚远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带我参观首尔附近的新农村。他特地挑选发展水平属于中等偏下的一个村庄。

  在距离首尔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农村,只见几个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我想试试他们的英语水平,独自上去询问。

  几个中学生想了想,说:“这里就是你要找的村庄。”

  我望了望,果然发现村庄的农田里长着茁壮的庄稼,居然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超市。我有些怀疑,尤其是看到超市的自动门、明亮整洁的店堂,以及和城里一样的购物车,我断定这里并非村庄,而是附近的小镇。

  超市门口的露天咖啡馆,坐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伯。我让姚远帮忙上前询问,这里到底是小镇还是农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打着手势,坚定地回答:“这里就是真正的农村。”

  接下来,他补充道:“韩国的农村,早已实现城市化,所以,这个村庄才会有小镇的模样。”

  另外几位老伯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从韩国的新农村运动,聊到农村的现状。

  一位穿着时髦格子衫的老伯告诉我,韩国的农村,过去相当贫困,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新农村运动,让韩国的乡村发生质的改变。

  我问,所谓新农村运动,是否就是来一场基础建设,拆掉破屋烂房,盖起高楼大厦,以及兴修水利、建设厂房等等。

  老伯说,新农村运动并非只是改善农村落后的外观,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活。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办理医疗保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等,真正让农村发生质变的,正是后几项措施。再加上后来工厂的不断迁入,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工业转移。到了今天,韩国的农村里,真正靠种田生活的农民,只占农村人口的7%。这里的农民都有其他职业,起码也要投资做一点生意。农忙的时候当然还要下地,只是地里的农活,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从耕田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业的农民来完成。

  正在这时,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哥,好奇地凑过来。他插话说,韩国的农民基本上和城里一样富裕,城里有的各种娱乐设施、商业形态,农村里都不缺,年轻人热衷于到首尔这样的大城市打拼,实际的生活水平还不如家里。

  看他骑着自行车,我就问这里的农村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在座的所有人都说,应该是100%,甚至很多家庭拥有汽车不止一辆,这样的比例我没有想到。

  我和姚远又在附近转悠一番,在人流密集的地段,看到一个卖蛋挞的老人。最吸引我的,并非他所卖的蛋挞,而是他戴着的透明塑料口罩。这样的口罩既能保持卫生,又可以避免戴口罩给人带来的不适,这一细节,至少说明韩国农村人的卫生意识吧。

  路过村选举委员会小楼的时候,看到路边的一个公共厕所。和城市里的厕所一样,玻璃门、洗手池、免费手纸,乃至英文标志等等一样不少,而且厕所里没有半点异味。

  在距离厕所不远处有一排水龙头,旁边由村政府设立的牌子上,用韩文写着:“可以直接饮用。”

  听完姚远的翻译,我走上前,拧开水龙头,畅快地喝起来。

  拐过了一个弯,我们在一片房屋的包围中,发现了久违的农田,我终于打消了这里到底是农村还是小镇的怀疑。

  刚才和老伯们聊天的时候,我就已经获悉,这里的很多农民已经住进高大的公寓楼,一套11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要7000万韩元,约合40万元人民币。还有农民住在更高级的公寓里,这种高级公寓一楼没有住户,而是留作停车的泊位。

  找来找去,我发现了一两户低矮的平房,大概就是村子里贫困的人家。

  距离楼房不远,我们意外地看到新农村的文化设施——该村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的旁边,还有一座较小的楼房,是公共图书馆,农民们在闲暇时间,可以免费在此借阅图书、浏览报纸杂志。

  我们回到最初的那家露天咖啡馆,等候回城巴士的时候,碰到刚才聊过天的大叔。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继而告诉我们,如果愿意的话,晚上可以住在他的家里。

  我们很想接受邀请,无奈第二天姚远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只好婉言谢绝了大叔的好意。

  这位会用中文书写自己名字的大叔告诉我们,他叫安孝旭,是村子里不多的几户只做农活的家庭之一,他和妻子靠种庄稼,每年都会有4000万韩元以上的收入(约合24万元人民币),在村子里属于中等偏下的收入,有的人家只靠种地,就能挣到7000万韩元左右。

  安大叔说,他是村子里唯一没买汽车的家庭,不是买不起,而是不太需要,因为每天下地干活,他都可以乘坐公共汽车。

  安大叔还说,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参加医疗保险,看病不成问题。至于村子里的残疾人和五保户,国家也会按月发给30万韩元到40万韩元的生活费,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已经足够生活。

责编:che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