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东湘部的大分县,原来比较落后。1979年松平守彦上任知事后,要求每个乡村都发展自己的名优特产品,以增加收入,实现大分县的经济腾飞。这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使大分县一跃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这就是有名的“一村一品”的运动,其实就是提倡利用本地优势和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使每一个村至少生产出一种在全国以至在世界都名列前茅的产品。
大分县的大山町(相当于我国的镇),历史上农民深居山谷,大山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这里的农民在山谷的水田里种上了水稻,并在斜坡地上种麦子、烟叶、麻、芋头等,终年辛苦,起早摸黑,也不过图个温饱,勉强供子女上学。因此,人口外流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个町的有识之士矢幡治美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广种梅树栗树,夏威夷去避暑”的口号。种植水稻,每1.5亩有15万日元的收益就算不错了,而种植梅树则只需花一个劳动力,每1.5亩就有50万日元的收益。结果大山町种植了9000棵梅树和7500棵栗树,收益大增,人心振奋,到夏威夷去旅行的人果然逐年增多。
在日本,“一品”并非仅仅指一种农产品,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一个著名的旅游点,一首民歌,一曲民谣和一个舞蹈等等,都可以算作“一品”。在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中,最突出的是蘑菇的生产。其生产量占全日本的80%,不仅占领了东京等市场,还畅销海外,成了“世界通用产品”。随着大分县的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大分县的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它的经验得到世界特别是亚太国家的关注,已成为落后地区成功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楷模。
日本的“一村一品”可概括为三条原则:
1、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倡导创造有地区文化特色,又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可以在世界上打响的产品,也就是发挥当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分县知事平松先生认为,产品愈具有民族特色,其国际价值就愈高,也越能受到国际上的肯定。当然,地区性并不等于国际性,毫无疑问它还需要经过精心加工和提炼,需要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2、自主自立,体现民意。“一村一品”运动提倡的就是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要完全出于本地区群众的意愿,按照本地资源特点自主开发“一村一品”。县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钱包办,不指定生产品种,不统一发放资金,一切由各社区、村镇自己掌握,这就使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民放弃了依赖思想,主要依靠自我奋斗。如,嫒岛是大分县境内的一个偏僻小岛,人口不足3000人,靠传统的渔业和盐业为生,由于缺乏科学枝术和文化知识,他们走过许多弯路并负债累累,不少人离岛出外谋生。“一村一品”运动使嫒岛人找到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大虾,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岛成为日本最大的养虾基地,每年虾的出口额高达1.7亿日元。当年离乡去城市工作的许多年轻人现在又返回该岛当渔民,小小孤岛呈现出一派生机。
3、培养人才,面向未来。要想生产出能够打入国内外市场的优良产品,必须有优秀的带头人和技术人员。为了培养人才,大分县政府无偿开办了很多讲习班,比如:农村技术讲习班、商业讲习班、海洋养殖讲习班、妇女讲习班等等,只要农民有需要,都可免费参加学习。参加讲习班的有农协的、农业合作社的、专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还有年轻农民。白天大家工作,晚上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平松先生说,“一村一品”运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发掘生活在本地的年轻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型思维而又能扎根于本地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