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职的太白村,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因李白墓坐落于此而得名。“遍地是诗歌”,是我到村后的第一印象。行走在徽风皖韵的太白老街上,能看到诗歌、对联、书法装点着古色古香的车站和长廊,能听到“青莲学堂”的诗歌诵读声朗朗,能感受到“农民诗社”里农民诗人们的创作热情,“村民诗人”们还把自己创作的诗歌挂上墙、贴橱窗里、印成书……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不断升级,传统文化品牌向现代文化品牌转变的加速,太白村如何打造李白诗歌IP,成了村干部们亟待解答的“发展课题”。可李白诗歌文化博大精深,该从哪里破题呢?
太白村有90%的村民集中居住在太白新村小区,小区广场中央乡村大舞台的墙面上,诗仙李白举杯望月的彩绘很好看,第一次看到就吸引住了我。村书记说,这个彩绘是太白村村民对李白形象最直观的感受。
李白形象是太白村独有的文化名片,要让“李白”从历史中“走”出来,为村庄树立现代品牌形象。为此,我和村干部萌生了设计村标的想法,但由于没有绘画基础,我们反复设计了好几稿,都不满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表情包里发现了一套当涂方言表情包,辗转联系到了设计师后,请对方打包设计了李白卡通人物形象、“太白诗颂”村标、“太白有礼”与“太白有李”两类商标。
村标设计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可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好事,生产出的高档礼盒存在成本高、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于是,我们去苏州调研考察,在常熟的一家工厂里,负责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要先贴着生活走,再设计开发不同层次的文创产品”。
回到村里后,我立即招募返乡大学生成立“周末研讨室”,引进具有雕塑、美术、纺织等特长的青年们,入驻“太白有礼”文创研发基地。聚焦“亲民路线”,重新设计了国潮卫衣、国潮诗人笔筒、盲盒、冰箱贴和定制诗集文创收纳袋等一批文创产品。
“接地气”的文创产品生产出来了,销售怎么搞?我们刚开始是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轰炸”,电话联系熟人等方式进行销售,但收效不是很好。“县商务局要办第二届网上年货节!”村书记给我们送来好消息。从没搞过直播的我参加了电商培训,练习产品讲解……第一次当主播,第一次把“太白有礼”文创产品带进直播间,当涂县网上年货节第一次出现文创产品。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我们推介了“太白有礼”文创五件套、金榜题名礼盒、国潮折扇等文创产品10余种,受到网友们的追捧。
抓了线上抓线下。我们以“村集体+公司+文旅产品”为抓手,将文创产品融入李白文化园、桃花村等景点,设置移动摊位,打造“太白集市”;配合景点规划,打造“一步一品”,比如口罩、帆布包在入口景观处售卖,钥匙扣、书签在集中表演区展示等。我们还探索“村村联合”,与永宁村等合作,打造“无人销售文创体验橱窗”。截至目前,李白文创产品已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成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突破点。
我们并未止步于卖文创产品,文化创意的深度挖掘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于是想到了搭建传播李白文化创意平台这个路子。在“太白诗颂”乡村文化馆,我们规划文化驿站,提供李白诗词等图书,以“文明治村”为宗旨,营造“人人为太白代言”的文化氛围。围绕李白诗歌文化,举办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等文化活动,“诗歌小镇闹春晚”“诗仙李白”诗歌阅读朗诵等活动成了我们村的“王牌保留节目”。
“李白诗歌IP”品牌立起来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进一步对文创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深度融合,需要文创项目策划、旅游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青年专业人才加盟,来进一步破题。
根植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把李白诗歌文化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李白“捧”在手里、“念”在嘴边、“挂”在心间,让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乡村振兴、村庄治理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书记助理邵羽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