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重托,无悔援彝岁月(2月23日)
2019-02-12 16: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田喜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223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淅沥小雨、蒙蒙际雾,2018年7月3日早上7时从泸州江阳出发,与泸州37名援彝战友一起经过约14小时左右的车程,于当晚9时左右到凉山州盐源县,第二天在县委统一分配后便直接入驻桃子乡桃子村,援彝驻村工作已经半年。作为一名江阳区对口帮扶盐源县的驻村工作队员一进驻入村,完全就是到了一个“新家”,新的气候、新的人文、新的环境……。经过半年的工作生活,少了当初的羞涩、矜持、含蓄、新鲜,更多是融合、沉稳、倾注,以盐源(桃子)为家庭、以彝族同胞为亲人、以脱贫攻坚为使命的行动自觉,从“客人”变“主人”,通过扶贫协作与盐源结下不解之“缘”,同盐源人民并肩战斗倾力驰“援”,帮助盐源如期脱贫实现花好月“圆”,向全面小康高歌猛进。

  盐源有我们超乎想象的“美”。有四川与云南交界处,被称作“高原明珠”、神奇“女儿国”的泸沽湖,她像是被遗弃在人间的美玉,安静的守护着一方净土;有云雾缭绕、日月同辉,当地道、儒、佛三教合一的圣地公母山等。这里白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夜晚玉兔高悬、星空密布,更能勾起我们儿时夜晚苍穹数星星的美好回忆。这里的山泉水是可以直接饮用,超乎想象的“净”;这里的空气绝对没有雾霾,超乎想象的“新”,这是援彝驻村让我们享受到了意外的“环境福利”。

  援彝驻村之路也是我们的文化之旅。苹果之乡、彝族腹心地、毕摩文化发源地是进入前对盐源的初识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深入,用耳目触摸、心灵感知后,逐渐揭开了神奇盐源的神秘面纱,感受到神秘背后的神奇。青山绿水、高山峡谷、彝族三色等风土人情的文化表象和《敬酒歌》、《留客歌》,“听了九十九个姑娘的歌声,还有一个姑娘在等待;见了九十九个美丽的寨子,还有一个寨子在等待”,无不述说着彝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淳朴虔诚、热情好客,这是盐源人民给我们援彝干部人才的“文化厚礼”。作为回报,我们努力将盐源的文化向外传递,让更多的人认识盐源。同时,也将外界好的思想和文化传播到盐源,在文化交融、交流、碰撞中改进彝区群众的相对落后思想观念,通过扶智、扶志真正达到扶贫脱贫的效果。

  到盐源援彝驻村,将个人的奋斗、成长、成熟、成才与全党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进程有机融合,全身心投到彝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最大化体现人生价值,可谓是我们人生难得的幸事、难得的风云际遇。但不成行不知其中的辛酸,援彝干部有的放下耄耋之年的父母,有的放下身怀六甲的妻子,有的“扔下”新婚才三月的“新娘”,有的忍心让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甚至有的是上阵“夫妻档”,也有工作的艰辛与牢骚、有夜深人静的孤独与寂寞、有思念远方亲人的苦楚,作为一名援彝驻村队员更是感同身受。

  到盐源援彝驻村工作不仅是干部人才适应新环境、干出新事业的挑战,更是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的锻炼。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组织和单位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有与盐源当地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工作队战友之间的兄弟感情,还有其他我们现在还无法预见的收获等。我坚信,多年后,我们在盐源援彝驻村工作、生活的经历也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可以想象,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当年我在凉山、我在盐源、我在彝区……。”定会时常想起我们在盐源的这些同事与战友;定会怀念彝族人民捧上的燕麦酒、坨坨肉……。也许今天我们还有人在感慨2年时间好长,1年半后的今天必会感叹2年时间好短。“一次援彝行,一生援彝情”。让我们珍惜大好时光、不负青春年华、无憾援彝岁月,在援彝路上,且行且珍惜。

  刚到桃子村,乡、村两级领导的热情接待、周道安排仍历历在目。在条件相当困难、有限的情况下,为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安排了住房,床铺、洗漱用品的配备一应俱全,都安排妥当,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关怀都让我们感动至深。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我们援彝驻村工作的新意义、新内涵和新理念,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援彝驻村是一份事业,用心付出才有辉煌;援彝驻村是一种见证,用心维护才能谱写华章;援彝驻村是一种洗礼,用心体悟才能升华灵魂;援彝驻村是一种享受,用心呵护才能感受生命真谛!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方向与梦想,就要不顾风雨日夜兼程。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作者为泸州市江阳区发展和改革局驻凉山州盐源县桃子乡桃子村驻工作队员 田喜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