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
70年,弹指一挥间,沉淀的是历史的沧桑,瞬息的是世间的巨变;70年,转瞬即逝,走过的是一个人的一生,留下的是一家人的繁衍与变迁。70年来,一个人早已变成了一个家,一个家早已撑起了无数个梦;70年来,“我与国”早已变迁成了“我的家与我的国”,他们早已血脉相融。
爷爷的梦
20世纪上半叶出生的爷爷,当他十六七岁正成长时,也正是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爷爷时常和我们说起,当时哪敢想去上个初高中,更别说去哪旅趟游……明天是否有肉菜吃都还是未知数,要是哪天能吃上了点肉那是着实稀奇的。
那个年代的爷爷,有幸通过招工的方式,进入县里的邮局工作,专门外出铺设架线,为那个年代的通讯畅通保驾护航。爷爷说,“那些年,哪有如今发达的交通,完全就靠人力完成了这些工程,搬电杆、拉线路、架电线……根本不在话下,更别谈什么安全问题,一股脑的就想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时像爷爷一样的架线工人,都以四海为家,去到哪都可以和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与奶奶结缘。爷爷这一代人,他们“因缘生爱”而经历了艰苦岁月后走过平凡、历经沧桑与波折后的质朴与归真,他们不会轻言说“爱”,却在生活的油盐柴米中处处彰显“爱”,他们用生活的实际来表达着对伴侣、对至亲之人的爱,他们不言爱却藏爱于生活的点滴。
因物质的匮乏、生活的简单、人际间的质朴,爷爷那代人的追求似乎也很简单。听爷爷讲述,在他有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只想着能平平稳稳的过日子就好了,一家人一个月能吃两三次肉也就不错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子女渐多,就想着努力挣钱让孩子们都能上个学,多读几天书,不饿着肚子就好了;再后来,儿女陆续长大成人,还得为他们成家立业的大事操心。
他们那一代人,经历过太多的生离死别,感受过太多的世事沧桑,也经受过物质的匮乏,于是,他们的追求显得更加简单质朴归真,对他们而言,一家人平安的生活着就是幸福。
爸爸的梦
20世纪中旬出生农村的他,家庭比较困难,爸爸立志要与书为伍,用知识改变命运,将诗书内化于心,外教于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有幸在高中毕业后就被安排了工作。
生活从来不会很容易,在以前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爸爸的兄弟姐妹8个中,5个男娃都有了工作,其余的3个女娃都在家务农,默默的为这个家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没有任何怨言。这,也成为了老爸心头的一个梗,他时常向我提及,要多关照关照姑姑,同时以此来教育我要懂得感恩与回报……他常常会对我说:“年轻是你的资本,但并不能作为你挥霍青春的一种方式,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件事……不给自己留遗憾……”
爸妈那一代人结婚的时候,梦想着能够把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老三件”置齐就满足了,未来孩子能够上大学、有出路,那可就更了不得了。遥想着过去,再回望现实,“老三件”早就变成了车子、票子、房子的“新三件”。这是物质仍然匮乏的年代里,安稳度日的人们关于未来的梦,关于自己的梦。他们似乎跟爷爷没啥区别,但却又有点儿不一样。在爸爸的梦里,他不再害怕明天,而是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对生活也似乎不再那么“吝啬”,对教育的重视也更加明显了,这种生活的梦让他充实又有动力。
我的梦
20世纪下半叶出生于小县城的我,生活条件较父辈有了较大转变,有了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和自由成长的空间,在人生路上自己做主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上哪一所大学、选学什么专业、继续升学、外出旅游、和谁恋爱结婚,在我的身上,爷爷想不到的、爸爸做不到的一一化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正如“世界那么大,我想要去看看”所言,当我们的生活不再被“吃穿住行”所困扰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更加打开,我们的眼睛会看向更遥远的前方。我在自己的追梦路上坚定的走着,也会遇到荆棘与困难,但我有着坚实的家庭和坚定的家人做后盾,于是,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精力去往前,更加懂得追梦的价值和意义,也有着坚定的决心与信念,有着青年的冲劲与干劲。也正因此,我在追求着自己精神梦的路上越行越坚定。
爷爷的平安梦、爸爸的生活梦、我的精神梦,看似不搭边,但却是因为上一代人的梦想的实现,才有了下一代人可追的梦想的诞生。70年,是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走过的日子,是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繁衍生息的岁月。因平安而稳定、因稳定而发展、因发展而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梦,无数个“平凡的梦”构筑的是“不平凡的家”,成就的是巨变而腾飞的祖国。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丰胜村大学生村官 杨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