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成果
2020-05-08 09: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王高良 石 蒙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新疆公路管理局驻墨玉县喀尔赛镇兴旺村工作队在当地招聘105名季节养路工,图为欢送养路工的场景。

  新疆和田地区属于“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所辖8县市曾经都是贫困县,其中7个为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41万人。近年来,和田地区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契合点,探索出一条将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成果的实现路径。截至2019年底,已摘帽3个县,脱贫90.7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7.43%降至4.09%。

  力量下沉,抽调硬人“打硬仗”

  “为确保5个未摘帽县、228个未退出村、7.69万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关键要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在扶贫力量下沉、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发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田地委委员、组织部长胡艳桢说。

  今年以来,和田地区对5个未摘帽县实行一县一专班, 23名地厅级干部、80名县级干部、500名骨干分别包联督战228个贫困村。同时,构建了“五个一”包联体系,即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上级部门单位结对包扶、1个援疆省市帮扶共建、1名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名第一书记驻村领导、1个“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工作,划“责任田”、定“任务书”、立“军令状”,做到攻坚目标到户、脱贫任务到人、完成时限到天。

  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行动,逐户逐项补齐短板,让所有农村人口都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全房,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到校率、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确保有学上、上得起、不辍学。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基本做到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

  建强支部,筑牢基层“主心骨”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是贫困村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为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和田地区制定了《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筹措资金9362万元,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村“两委”正、副职月均报酬分别达到3600元、2900元,比2019年增长30%。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先锋村村委会主任麦麦提敏·乌步力卡斯木说,“以前整天在村里忙,家里顾不上,每个月的工资只够基本生活,媳妇总劝我辞职出去打工。现在不一样了,工作起来更有劲了。”

  为提高村干部带民致富本领,和田地区开展地县乡村四级培训。地区开办1600名村“两委”正职储备骨干培训班;县市对4662名村干部集中培训;乡镇每周培训一个村级专班,重点学习脱贫攻坚政策;村级落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联合办公、“一带一、一起干”等制度,强化帮带培养。“在地委党校培训之后,我的理论功底扎实了,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增强了,精神面貌明显比以前好多了。”村“两委”正职储备骨干培训班学员柔鲜古丽·艾麦尔说。

  党员引领,打造过硬“先锋队”

  “我一定把养蜂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阿混巴依·买买提明是于田县阿热勒乡阿得让村的一名年轻党员,通过养蜜蜂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并成立了全村首家养蜂合作社,带动11户村民共同致富。目前,阿混巴依·买买提明的养蜂合作社成了村里的“明星产业”。

  和田地区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设岗定责、党员户挂牌等活动,做到每名党员都联系帮扶贫困群众,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党员联系服务。累计发动4.2万余名农牧民党员结对帮扶3.5万余名贫困群众。

  “我现在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责任帮助其他村民脱贫。”墨玉县芒来乡其乃巴格村村民海热古丽·努尔买买提曾经是贫困户,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窗帘厂,现在每个月收入8000元。其乃巴格村党支部先后把7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11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

  和田地区逐村建立重点培养名单,加强政治引领、项目引办、使用引荐,每村至少培养3-5名致富带头人,每年至少把1名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扶持2000余名党员示范户领办创办3900余个专业合作社,带动3.7万名贫困群众就业。

  两业驱动,构建脱贫“双保险”

  “我们村有431户1810人,贫困人口269户1125人,没有主导产业曾是制约村民增收的最大瓶颈。通过挖掘资源潜力,精准打造蔬菜产业,新建、改造蔬菜大棚106座,新建保鲜库15座,聘请技术员手把手教授村民种植技术,现在每个大棚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色日克奥依村第一书记孙文辉说。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和田地区为贫困户构建了产业、就业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双保险”机制,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的四级架构,做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做优了种植、庭院、林果、蔬菜“4个40万亩”传统产业,做大了十万头驴、百万只多胎肉羊、千万只兔鸽鸡鸭鹅和食用菌等农业支柱产业,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3万人。今年以来,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6万人。

 

责编:车婧